1.维生素D缺乏的临界值到底应该为多少?
血清25-(OH)-D3水平被认为是评价维生素D在机体储存的可靠指标,因此用血清25-(OH)-D3的含量来评价机体是否缺乏维生素D。目前,对于维生素D的临界值范围还没有达成一致,多年来,这个切点从12ng/mL增加到20ng/mL,最后达到30ng/mL(对应于:30、50、75nmol/L),尤其是对于正常范围和理想水平还存在很多困惑。
目前一致认为成年人中25-(OH)-D3水平低于20ng/mL(50nmol/L)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骨软化症或骨质疏松症风险增加;近端肢体肌肉无力,共济失调,跌倒风险增加;骨折风险增加;使用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时会存在阻碍效应。
2018+AME/AACE立场声明中推荐:对于伴随骨量减少、骨质疏松或脆性骨折者,或者正在接受骨质疏松治疗者,或者相关危险人群,建议将其血清25-(OH)-D3水平维持在30 ng/mL (75 nmol/L)以上,当反映维生素D储备情况的血25-(OH)-D3值低于30ng/mL(75nmol/L)时,建议考虑测定血PTH水平,特别是在夏季和秋季进行检测时。
2.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维生素D的筛查?
世界范围内的健康人群中维生素D的缺乏也是广泛存在的,没有证据表明,这部分人群需要进行常规的筛查和治疗,因此,没有必要在健康人群中进行维生素D 的检测。
声明推荐对于高危人群进行常规的维生素D筛查,这些高危人群包括:患有骨软化症、骨质疏松症患者,有跌倒史的老年人、有非创伤性骨折病史的老年人,怀孕和哺乳期妇女,肥胖的孩子和成人,缺乏阳光照射者,吸收障碍综合征(先天性或后天性)和进行减肥手术者,慢性肾病、肝功能衰竭、囊性纤维化、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服用干扰维生素D代谢的药物时(抗惊厥药、糖皮质激素、艾滋病药物、抗真菌药、考来烯胺),肉芽肿病和一些淋巴瘤患者。
3.除了对骨骼的影响之外,维生素D缺乏还会对哪些器官造成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可增加死亡率,增加罹患癌症(结肠癌、前列腺癌和乳腺癌)、心血管疾病、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并引起生育力下降。然而,目前还没有证据支持维生素D有助于降低这些慢性疾病的风险。因此,该声明指出:维生素D的检测和替代治疗目前并不建议应用于非骨骼疾病的其他临床功能紊乱疾病中。
4.是否需要测定维生素25-(OH)-D2的水平?
血清中维生素25-(OH)-D2的水平与机体的维生素D储存没有直接关系,这个指标主要受PTH和FGF-23水平的调节,相反的,这个指标受钙、维生素D和磷酸盐水平的影响,因此,维生素D缺乏时,血清中维生素25-(OH)-D2水平反而增加,这样在临床上很容易造成迷惑,因此这个指标不作为常规评估项目。
不过在临床的一些情况,比如在血钙升高与PTH水平降低相关时,如肉芽肿疾病(结核、结节病)和一些淋巴瘤;一些终末期肾病患者; 在遗传性或后天性维生素D和磷酸盐代谢紊乱的患者中,维生素25-(OH)-D2可能有一些用武之地。
5.如果维生素D严重缺乏,是否采取双能X线吸收法(DXA)评估更合适?
维生素D缺乏可能会导致骨软化,并增加低骨量和脆性骨折的风险,针对这些骨折风险增加的人群,在脊柱和髋部进行DXA密度测量是合适的。一般在65岁及以上的女性和70岁及以上男性,65岁以下绝经期女性,年龄小于70岁体重过低的男性,以及服用与骨丢失相关的药物或患有导致骨质流失相关的病症者都需要进行骨密度检测(BMD)。对于骨折风险增加的人群建议进行DXA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