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定量分析;美析仪器
仪器分析,除中子活化分析、库仑分析等少数分析方法是绝对测量之外,大多数分析包括原子荧光光谐分析在内,都是相对测量法,对分析仪器检测器响应值进行校正,找出被测组分含量(或浓度)与检测器响应信之间的定量关系式。在原子荧光光谙分析中,是建立荧光强度与被测组分含量或浓度的关系式。基于此定量关系式,根据样品被测组分分析信号大小进行定量。在实际工作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用回归分析建立被测组分含量(或浓度)与分析信号强度的回归方程,其图形表示即校正曲线。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
一、校准曲线法
校准曲线法是原子荧光分析法中常用的一种定量方法。前面已经指出,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是一种相对测定方法,不能由分析信号的大小直接获得被测元素的含量。需通过一个关系式将分析信号与被测元素的含量关联起来。校正曲线就是用来将分析信号(即吸光度)转换为被测元素的含量(或浓度)的“转换器”,此转换过程称为校正。之所以要进行校正,是因为同一元素含量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所得到的分析信号强度是不同的。
校正曲线的制作方法是,用标准物质配制标准系列溶液,在标准条件下,测定各标准样品的吸光度值A,以吸光度值A1(i=1,2,3,4,5)对被测元素的含量c(i=1,2,3,4,5)绘制校正曲线A=f(c),在同样条件下,测定样品的吸光度值A,根据被测元素的吸光度值A从校正曲线求得其含量c。
在低浓度时荧光强度与浓度可以保持良好的线性关系,当浓度较高时,曲线向浓度轴弯曲,这是由于低浓度时谱线形状、自吸、散射等因素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而当浓度较高时,这些因素的结果是使吸光系数减小。
二、标准加入法
在实际的分析过程中,样品的基体,组成和浓度千变万化,要找到完全与样品组成相匹配的标准物质是不无困难的。特别是对于复杂基体样品就更难。试样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引起喷雾效率、气溶胶粒子粒径分布、原子化效率,基体效应、背景和干扰情况的改变,导致测定误差的增加。标准加入法可以自动进行基体匹配,补偿样品基体的物理干扰和化学干扰,提高测定的准确度。
标准加人法的操作如下,分取几份等量的被测试样,在其中分别如入0,c₁,c₂,c₃,c₄,c₅不同量的测定元素标准溶液,依次在标准条件下测定它们的吸光度值A(i=1,2,3,4,5),制作吸光度值对加入量的校正曲线,校正曲线不通过原点,加入量的大小。要求c₁接近于试样中被测元素含量c₀的两倍,c₂是c₀的三到四倍,c₅必须仍在校正曲线的线性范图内。从理论上讲,在不存在背景吸收或校正了背景吸收的情况下,如果试样中不含有测定元素,校正曲线理应通过原点,现在校正曲线不通过原点,说明试样中含有被测元素,其含量的多少与截距大小的吸光度值相对应,将校正曲线外延与横坐标相交,原点至交点的距离,即为试样中测元素的含量c。
标准加入法所依据的原理是吸光度的加和性。从这一原理考虑,要求:①不能存在相对系统误差,即试样的基体效应不得随测元素含量对干扰组分含量比值改变而改变;②必须扣除背景和“空白”值:③校正曲线是线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