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在经历了一系列风波之后,逐渐的向成熟稳定发展。可以说我国进入了新能源汽车2.0时代,相对于1.0时代,新能源汽车行业总体发展将更加成熟。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响应全球各个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的聚焦点达成的共识。对现在的汽车来说,就是可能在使用过程当中带来相应的污染排放,像碳氢化合物都会对我们的空气造成污染。在中国已经非常明确,未来主要是发展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
而在新能源汽车2.0时代,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将逐步完善,在核心技术方面会有跨越式的提升。新能源汽车将逐步取代传统汽车成为汽车行业的主流,且在成本与综合性能方面将与传统汽车持平,甚至性价比比传统汽车更高。政策干预将越来越少,遵循市场规律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将迎来一个“百家争鸣”的蓬勃发展局面。
技术方面
在新能源汽车2.0时代核心技术的创新开发将变得极为重要,而电池核心技术关系到我国新能源汽车命脉。
传统燃油车核心技术空心化一直是我国汽车行业心头的痛,然而目前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空心化的隐忧已有迹可循。如果不掌握电池核心技术,我国新能源汽车或重蹈传统汽车合资公司的覆辙。
下面主要是从技术各个方面,包括我们现在的这三种车型国内外的发展情况,主要的关键零部件和我们节能部件的发展情况给大家做一个梳理。
动力电池:动力电池研发和产业化:德国、美国、中日韩。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目前也主要集中在中日韩。
日本在技术方面依旧领先;韩国市场份额方面超越日本,占据第一;中国的电池企业数量最多,产能最大。
动力电池关键的材料:基本上实现了国产化;单体技术与国外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已形成较为完善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链体系,掌握了动力电池的配方设计、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技术,生产线逐步从半自动中试向全自动大规模制造过渡;产品均匀一致性、系统集成技术、生产自动化程度:需加紧追赶。
纯电动汽车:前两年国外的纯电动车型比较多,国内比较少,但是通过这两三年的发展,国内纯电动汽车的整体水平还是发展的非常快。整个的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根据我们的估计和预算,大概缩短到2-3年的时间,和国外的产品可能仅仅差到半代产品的开发周期。有一些性能和国外也是不相上下,像动力性能,而且成本上有非常好的优势。
同时,对于纯电动车来说,关键指标和国外的典型车型还是有各方面的差距,下一步也是国内或者是国家支持的电动汽车技术提升的一个重点。
对于纯电动车来说,未来全新的一体化底盘以及集成的智能化技术、轻量化技术在车型上的应用将逐步增加。根据汽车工程学会对国外整车企业调研,下一代产品储备这几方面技术应用的量都会非常大的提升。
纯电动的商用车:在全球范围内中国无疑是走在世界的前列,多种能源供给技术独具特色,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产业化能力国际领先。
安全性方面,突破了关键零部件防护、热管理、结构安全等关键技术,解决了涉水安全等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这个车型前几年大家关注的比较多,一个是插电式的,还有一个是基于混合动力的plug-in的车,都是采用混合动力专用的发动机,另外都采用了比较高效的一个行程齿轮,另外控制难度比较大。
燃料电池汽车:我们在2011年的时候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做了一个各种车型的评判和预估,燃料电池汽车还是处于一个小规模的示范阶段,但是随着这两年国际上大的整车厂产业化车型的推出,燃料电池整车技术进步加速,领先产品已经具备产业化能力。
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在产销量上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核心技术的掌握上,还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为了推动我国动力电池核心技术的发展,笔者想提出两点建议。
首先,发挥动力电池“白名单”的调控作用。《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虽然不是强制性标准,但应该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它能够把劣质电池挡在门外,有利于规范我国动力电池市场。通过“白名单”的调控,既可以使企业排除地方保护的干扰,也能够避免企业仅仅从自身角度考虑问题,从而促进我国动力电池核心技术发展。
其次,发挥国家动力电池创新平台的作用。国内汽车企业实力普遍较弱,不可能像丰田、大众那样单独研发电池,因此合力研发是一种有效方式。笔者认为,对汽车企业的扶持政策应该参考其为创新平台做出的贡献。创新平台如果能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我国电池核心技术就不会出现空心化。
电池核心技术关系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否能够赶超汽车强国,因此必须未雨绸缪,防止技术空心化。
更多资讯请关注汽车制造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