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是电机产品的安全要求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转载   2019-09-26 阅读:342

爬电距离是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即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

rame frameborder="0" src="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0861m7gjnu" style="width:500px;height:300px;" allowfullscreen="true">rame>    

电气间隙是指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

对于电机产品,电机定子绕组、绕线式电机转子绕组、定转子接端头、连接片等都会涉及到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问题。 

不同的额定电压、不同的使用工况会有不同的要求;对于该类要求,会在电机产品的设计阶段进行符合性、安全性设计和评价,因而在产品的生产过程及后期使用过程中不能随意进行更改和代用,而且必须保证带电体所处的空间内不能有导电异物,特别是粉尘状的导电物,否则都有可能导致电机出现电气故障或安全事故。 

电机知识拓展

1关于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实际是两个相关参数,都是针对电气绝缘性而来。特别是在继电器、开关等工控产品的选用中,需要遵守相关标准的同时,还要按实际的使用环境要求(如气压、污染等),设定合适的爬电距离及电气间隙,以保障安全和电气性能稳定。

4.11.jpg 

爬电距离是在绝缘材料表面会形成泄漏电流路径。若这些泄漏电流路径构成一条导电通路,则出现表面闪络或击穿现象。绝缘材料的这种变化需要一定的时间,它是由长时间加在器件上的工作电压所引起的,器件周围环境的污染能加速这一变化。因此在确定端子爬电距离时要考虑工作电压大小、污染等级以及所运用的绝缘材料的抗爬电特性。 

电气间隙的大小和老化现象无关。电气间隙能承受很高的过电压,但当过电压值超过某一临界值后,此电压很快就引起电击穿,因此在确认电气间隙大小的时候必须以设备可能会出现的最大的内部和外部过电压(脉冲耐受电压为依据)。在不同场合使用同一电气设备或运用过电压保护器时所出现的过电压大小各不相同。

2电机产品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GB14711规定,低压电机中:(1)通过绝缘材料表面的及空间的;(2)在不同电压的裸露带电部件之间或不同极性之间的;(3)在裸露的带电部件(包括电磁线)和在电机工作时接地(或可能接地)的部件之间的。其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4.2.jpg

4.3.jpg 

额定电压1000V及以上电机,接线盒内裸露的不同的带电部件或不同极性部件之间及裸露的带电部件(包括:电磁线)和非载流金属或可移动的金属外壳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不小于下表5规定。

4.44.jpg 


声明:本文为转载类文章,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QQ: 405035600),不便之处,敬请谅解!

标签: 间隙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购物指南

支付方式

商家合作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

(c)2008-2018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由相关企业或个人自行免费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未证实。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QQ交流群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