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注给药法在膜外麻醉运用中剖析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转载   2019-10-09 阅读:993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择 2009年 10月至 2010年 5月住我院外科, 老年患者择期手术 50例, ASA I !级, 手术时间 90 180 m in.其中肠梗阻 10例, 前列腺气化电切 24例, 骨科下肢手术 16 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 组( 0. 75 罗哌卡因持续泵注组 )和 B组 ( 0. 75 罗哌卡因分次给药组 ), 每组 25例。A 组年龄 ( 68. 1 ? 4. 9)岁,男性 14例, 女性 11例, 体质量 ( 56. 7 ? 22. 3) kg; B组年龄 ( 67. 6 ? 5. 1)岁, 男性 13例, 女性 12例, 体质量 ( 53. 8? 25. 4) kg.两组年龄、性别构成比、体质量、手术时间等比较无显著差异,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两组患者均无术前用药, 患者入室后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心电图 ( ECG )、血压 ( BP)、心率 ( HR )及血氧饱和度 ( SpO2)。开放静脉, 根据手术选择硬膜外穿刺点 (肠梗阻 T9- 10或 T 10 - 11前列腺 L 2 - 3下肢手术选L 1- 2或 L 2- 3)。穿刺成功后头向置管 3 4 cm.注入2 利多卡因 3 m l试验量, 观察 5 m in, 无药物注入静脉和蛛网膜下腔表现后, A 组硬膜外注入 0. 75罗哌卡因4 m l负荷量, 接电子泵 (内装 0. 75 罗哌卡因 )以 3 m l/ h的速度持续泵注至术毕; B组注入 0. 75 罗哌卡因 8 m l负荷量后根据手术时间 60 m im 后追加 3 5 m l(据年龄高低药量不同 )。两组手术开始常规给予度氟合剂1 /3 1 /2.术中以 10 m l/( kg# h) 的速度输入乳酸林格氏液。血压低于入室血压 30或收缩压低于 90 mm Hg时, 静脉给予麻黄素 10 mg提升血压。

  1. 3 观察指标镇痛效果: 分为 4级; 运动阻滞程度:针刺皮肤测阻滞平面, 采用改良 Brom age评分; 同时记录两组麻醉前、麻醉后 5 m in、10 m in、30 m in、60 m in、70 m in、90 m in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 (MAP)和 HR 及两组麻醉效果, 用麻药总量。并记录术中麻黄素使用情况。

  1. 4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值 标准差 ( x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P <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起效时间和用药量比较 A 组因药物缓慢进入硬膜外腔, 麻醉起效较 B组慢。A 组用药总量较 B组减少。

  2. 2 两组镇痛和运动阻滞效果比较两组镇痛效果和运动阻滞情况相比无显著差异。

  2. 3 两组 MAP、HR 比较两组在给予负荷量后 30 m in内 MAP均较麻醉前明显下降 ( P < 0. 05), B组在麻醉后 10、30 m in MAP较麻醉前明显下降 ( P < 0. 05)。

  与 A 组同期 MAP的差异有显著性 ( P < 0. 05)。B组在60 m in追加给药后 10 m in又再次出现血压下降, 明显低于麻醉前, 与 A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B组 HR 在麻醉后 10、30 m in较麻醉前增快 ( P < 0. 05)。与 A 组同期比差异无显著性 ( P > 0. 05)。A组在首次给药后的整个麻醉过程中 MAP 及 HR保持平息, 见表 3.两组术中麻黄素的使用 A组有 5例 B组 18例, A 组明显少于 B组。

  3 讨论

  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减退以及并存疾病较多, 因此在麻醉的选择上尽可能选用对身体功能干扰小、安全范围大、便于调节(调节阀的种类)和麻醉效果确切的方法和药物, 争取以小的药量达到佳的麻醉效果。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 其硬膜外腔间断给药麻醉效果确切, 且具有作用时间长、毒性低等特点, 可广泛用于老年人临床麻醉中。然而在临床麻醉中常可出现肌力恢复现象, 特别是腹部手术时 70 90 m in常可出现肌松不良< 3>, 故间断给药常在给予负荷量后 60 80 m in 左右再次加药, 即能维持良好的肌松效果。此外老年人因椎体骨质增生, 椎间盘突出以及黄韧带肥厚等因素均可使椎管腔变形或变窄, 椎间孔闭锁, 局麻药易向头侧扩散,出现交感神经阻滞, 致血流动力学紊乱< 4>。所以传统的硬膜外腔分次给药在每次加药之后, 因单位时间内局麻药量大产生较高浓度, 造成较深的自主神经阻滞< 5>, 循环波动, 血压下降, 如此反复将对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特别是氧供需平衡及术后恢复产生不利影响。而持续泵注法麻醉药在单位时间内小量持续均匀地进入硬膜外腔, 并维持阻滞区域药物浓度恒定, 保持了药物效果, 此外, 单位时间内入药量少, 压力低, 组织渗透吸收入血的可能性减少, 避免了反复给药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和内分泌紊乱, 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

  本研究中显示两组的麻醉效果均满意, A 组镇痛起效时间较 B组延长, 原因是药物从输注开始到建立稳定的药物浓度需要一定的时间。在给予负荷量 30 m in内血压均有明显下降, 但 B组较 A 组下降明显, B组在 60 m in追加注药时再次出现血压明显下降, 而 A 组血压则较平稳。因此, 罗哌卡因持续泵注法既可达到分次给药相同的麻醉效果, 又避免了分次给药造成的血压大幅波动的缺点, 在老年人硬膜外麻醉中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给药方法。

标签: 麻醉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购物指南

支付方式

商家合作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

(c)2008-2018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由相关企业或个人自行免费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未证实。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QQ交流群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