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资料
选择2003年1月? 2005年9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胸外科心脏术后病人128例,其中二尖瓣置换术后68例,二尖瓣加主动脉瓣置换术后24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15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21例;锁骨下静脉插管62例,颈外静脉插管41例,股静脉插管25例;列入本研究的病人术前均连续强心利尿治疗6个月以上,术中体外循环40 min以上,血清钾2. 1 mmol/ L~3. 2 mmol/ L。
2方法
2. 1补给量计算应补充的量
(mmol/ L) =欲达血清钾浓度(mmol/ L) -测得血清钾浓度(mmol/ L)×0. 3×体重kg +尿中失钾量(mmol/ L)。
2. 2补给方法常规选择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为静脉输注部位,补钾液浓度为400 mmol/ L ,补给速度20 mmol/ h ,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的方法。补充至3. 8 mmol/ L时按照见尿补钾的原则,补给高深度含钾液。
3结果
本组病人补钾前血清钾值为2. 17 mmol/ L±0. 86 mmol/ L ,补充至3. 8 mmol/ L所需时间3. 2 h±1. 7 h ,所需液量为170 mL±85 mL ,补钾量4. 5 g±5. 2 g。符合心外科控制补液的原则,在短时间内将血清钾控制在正常范围,15 h后血清值维持在4. 37 mmol/ L±0. 32 mmol/ L。
4讨论
钾的生理作用包括维持细胞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细胞内外液的渗透压及酸碱平衡、维持正常心肌的收缩活动。心脏病病人由于术前长期强心利尿,术中体外循环所致血液稀释以及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术后酸碱平衡紊乱及某些药物的应用等因素而导致血清钾浓度过低,常引起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可导致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心排量减少引起重要脏器灌注不足,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危及病人生命。因此,体外循环术后早期必须迅速纠正低血钾。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补钾方法是将浓度40 mmol/ L~60 mmol/ L的氯化钾溶液周围静脉持续输注的方法。对于体外循环术后的病人,常规浓度静脉补钾不宜在短时间内将血钾水平提高并维持到正常范围,且随钾进入体内的液量较多,不符合心外科术后的补液治疗原则。
心脏术后早期需严格控制水、钠的摄入,来降低心脏的负荷,常规浓度静脉补钾,在补充钾的同时带入,水、钠不仅增加了心脏负担,甚至会导致泵衰竭。本组病人血清钾补充至3. 8 mmol/ L所需时间3. 2 h±1. 7 h ,所需液量为170. 0 mL±85. 0 mL ,因此我们认为,高浓度补钾对快速提高细胞外液钾离子浓度有效。常规浓度补钾,随钾进入体内的液量较多,多余的水分随尿排出,钾离子排出量也随之增加,血清钾脓度上升速度慢,而且加重心脏负担。我们采用微量泵用于静脉高浓度补钾,可以在术后早其不增加容量负荷的情况下迅速提升血清钾值。
高浓度补钾对提高血清钾浓度较常规方法速度快,所需液量少,对心外科术后低钾病人的预后和转归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钾离子98 存在于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含量因占全身总钾量的2 .心脏病病人术前由于长期强心利尿,导致血清钾离子浓度下降,通过细胞内钾离子向细胞外转移将血清钾浓度维持正常范围,因此细胞内缺钾较为严重,细胞内钾浓度的微小变化对血浆和组织间钾离子的浓度影响极大。钾离子的补充是心外科临床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钾的重新分布过程。钾输入后通常15 h达到细胞内外的平衡,补钾15 h细胞内外钾离子达到平衡时,本组病人血清钾可以维持在较高水平,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静脉高浓度可以有效提高并维持体内钾离子的水平。
高浓度补钾潜在的危险性是毋庸置疑的,其严重并发症高血钾对心血管系统造成致命性心律失常。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导致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血钾值并不取决于钾输入的多少,而取决于瞬时通过心脏的血钾浓度。补钾液的钾浓度与补钾速度比较,补钾速度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及副反应关系更为密切。微量泵具有用少量液体将药液匀速泵入体内的优点,本研究中观察组补钾浓度为400 mmol/ L ,大速度为20 mmol/ h ,采用微量注射泵匀速补给,在密切监护下无一例发生高钾血症。
因此,微量泵静脉高浓度补钾安全可靠,具有可行性。
细胞内外钾离子的平衡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根据不同的病情及不同的生理需要,采用合理的补钾方法临床补钾治疗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