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和方法
1. 1临床资料2005年1月2005年10月我院内科住院的血清钾低于3. 5 mmol/ L病人146例,年龄26岁93岁;男79例,女67例;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27例,肝硬化28例,高血压冠心病28例,单纯低钾血症13例,糖尿病5例,晚期肿瘤15例,脑卒中15例,胃肠炎15例。病人智力、痛觉、语言表达均正常,无利多卡因过敏史。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中药组50例、利多卡因组47例, 3组病人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 2中药成分及制备选用血竭3份,儿茶1份,乳香1份,没药1份,生大黄2份,冰片0. 05份,均以重量计,先将六味药研为细末过80目筛,收于密封瓶内放入冰箱备用。临用时取皮硝20 g,药末10 g,加少量米醋搅匀,装在两层纱布袋内外用。
1. 3补钾方法及干预3组病人均给予生理盐水20 mL加10氯化钾20 mL、10硫酸镁10 mL以10 mL/ h的速度微量泵静脉输注,穿刺部位选择上肢浅静脉。中药组将米醋搅匀的中药装在10 cm 15 cm的两层纱布袋内,敷于穿刺处上方,待补钾完毕取下纱布袋。利多卡因组在补钾液中另加2利多卡因1 mL.对照组未采用任何止痛方法。观察3组病人补钾时有无疼痛及疼痛的程度,用疼痛数值分级法记录;观察各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及静脉炎级别。
1. 4判断标准疼痛程度按WHO数字分级法: 0分为无痛; 1分3分为轻度疼痛; 4分6分为中度疼痛; 7分9分为重度疼痛; 10分为剧痛。静脉炎程度的判断采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程度的判断标准: 1级为穿刺点疼痛和(或)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 2级为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 3级为穿剌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
1. 5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H检验。
2结果
中药组疼痛程度及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利多卡因组及对照组,利多卡因组疼痛程度及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组在高浓度静脉补钾时的疼痛程度及静脉炎发生率见1、2.
1 3组微量泵静脉补钾疼痛程度比较例组别例数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剧痛中药组50 9 33 8 0利多卡因组47 0 8 30 9 0对照组49 0 5 17 19 8注: H c= 73. 79, P < 0. 01.
2 3组微量泵静脉补钾静脉炎发生率比较例( )组别例数1级2级3级中药组50 7( 14)3( 6)0( 0)利多卡因组47 19( 40)12( 26)1( 2)对照组49 11( 22)26( 53)10( 20)注: H c= 16. 24, P < 0. 01.
3讨论
钾离子在维持细胞代谢、酶活性、渗透压及酸碱平衡和保持1)为浙江省海盐县中医院科研资助课题。
神经肌肉兴奋性、协调心脏活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血清钾低于3. 5 mmol/ L时称为低血钾症。而静脉补钾是临床常用的补钾方法,临床补钾根据病人的病因、年龄、原发基础病综合考虑,如肝脏、肾脏疾病及心脏病人静脉补钾受输液量的限制,不能大量输液,只能高浓度补钾,而高浓度补钾病人更难以忍受疼痛。迫使病人减缓输液补钾速度,延长时间,甚至停止补钾,从而影响补钾治疗。因为钾离子是致痛因子,作用于神经末梢感受器,使其除极,而引起疼痛。因此,采用清热收湿、散瘀止痛的中药外敷,可减轻静脉补钾时的局部疼痛,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组方中的血竭能敛疮生肌、散瘀止痛,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儿茶清热收湿、止痛;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冰片清热止痛,外用药配伍冰片后,渗透性增强,可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生大黄能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有清热泻火解毒、具有强大的抑菌、抗炎作用。皮硝有清热、泻下、软坚作用,外敷局部成为高渗溶液,可促进炎性水肿的吸收。米醋有散缓作用。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可麻醉血管壁感觉神经末梢,阻断中枢神经感觉传导,起封闭作用,同时扩张血管,达到止痛效果。
4小结
中药外敷用于静脉补钾疼痛,是一种简便、价廉、无痛苦、无副反应、疗效佳的治疗方法,能减轻静脉补钾时的疼痛,减少静脉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