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攻螺钉是于1914年大批引入工业的。最早的设计(基本上是模仿木螺钉)是一种用淬硬钢制成的,末端为A型的螺纹成形螺钉,主要应用于连接供热和通风系统的薄板金属通道。因此也被称为:“薄板金属螺钉”。
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随着市场的拓宽和新的应用,强调新的设计,广泛提高了其应用性能。下面介绍自攻螺钉在40年发展中的四个不同阶段:螺纹成形自攻螺钉,螺纹切削自攻螺钉,螺纹辗制自攻螺钉和自钻自攻螺钉。 1.普通自攻螺钉(螺纹成形自攻螺钉) 普通自攻螺钉是早期薄板金属螺钉的直接产物。原理是:当把它拧入预制孔里时,通过紧靠着孔周围材料的移位,以及把材料推入螺纹之间的空隙,进而形成与螺钉相连接的内螺纹。 2.自切自攻螺钉(螺纹切削自攻螺钉) 由于普通自攻螺钉螺纹成形只有在相当薄.而且韧性好的材料上才能方便实现。研制把自攻螺钉的用途扩大到较厚截面和较硬、较脆及其他变形能力差的材料。这样就研制出了自切自攻螺钉:在螺钉杆部末端加工出切削凹槽或刃口。当把这种螺钉拧入预制孔里时,螺钉就起到丝锥的作用,实际切削出与自身连接的螺纹。 3.自挤自攻螺钉(螺纹辗制自攻螺钉) 20世纪50年代初,紧固件工程师们开始认识到自攻螺钉具有“结构性”的潜在优势,而不只是承担轻载荷的附件。这就导致人们研制出一种全新的自攻螺钉螺纹辗制自攻螺钉(自挤自攻螺钉)。根据冷锻成形丝锥设计原理,人们为这种螺钉专门设计了螺纹和末端,使得螺钉能通过在其螺纹的牙顶上,而不是在整个螺纹的侧面,施加间断的、周期性压力,从而形成连接的内螺纹。通过集中和限制成形压力,使紧靠着孔的受压材料更容易流动和更好地填入(挤入)自攻螺钉螺纹的牙侧和牙底。由于拧入的摩擦阻力远低于普通自攻螺钉,因此,螺纹辗制自攻螺钉(自挤自攻螺钉)能够拧入较厚的截面。同时具有较好的拧人控制和紧固扭矩,而且极大地改善了连接强度和整体牢固性。这种自攻螺钉的工程标准规定了材料的选择、热处理机械性能和工作性能要严格控制。 4.自钻自攻螺钉(自钻螺钉) 人们做过统计:在构成总装配成本的若十项费用中,最高的就包括孔的加工。自攻螺钉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加工预制孔。而且为了使预制孔在实际应用中起到良好的效果,必须要把这些孔的尺寸控制在相当严格的范围内。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了自钻自攻螺钉。由于不需要加工预制孔,为降低装配成本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概括来讲,自钻自攻螺钉实现了钻削、攻丝和紧固的一次作业。 以上这些就是自攻螺钉设计和发展的四个主要阶段。另外有两项新研制的产品也值得介绍。两种均属于特殊螺纹型式的螺钉。一种设计的是用于塑料和其他低强度材料;另一种用于建筑工业,用来连接水泥墙板,故亦称之为墙板自攻螺钉。
相关推举:
干壁钉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