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腊八节还有两天,今天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腊八节的由来吧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转载   2019-10-09 阅读:416

1月13日是皇历腊月初八,是中国传统节日“腊八节”,也称“腊日”。它可以说是中国人的感恩节,标志着新年序幕正式拉开。自一千多年前宋代开始,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此外,人们还要逐疫。这一天,还要准备腊八粥,各地食俗不同。

腊八节 敬神和逐疫

腊,在远古时代的周王朝时是一种祭礼的名称,“腊”是从“猎”字演变而来。因为一岁之终,农作物已收晒完毕,农闲了,人们便到野外猎取禽兽,用来祭祖先、敬百神,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称之为“腊祭”。到南北朝时期,农历十二月初八被正式固定为“腊八节”,人们在这个节日里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腊八节揭开“过年”序幕

从喝腊八粥开始,然后扫房、请香、祭灶、封印、写春联、办年货、“过小年”,直到除夕夜。广义地说,过年从喝腊八粥就开始了,一直要过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算结束。民间有“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的民谣。

中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腊八”也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腊八粥”的由来与佛教颇有渊源。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在悟道成佛前,刻苦修行时曾因饥饿晕倒在摩揭陀国(在今天的印度),这时一位好心的牧羊女用自己的午饭救了他,这午饭是用米粥混合了一些野果,吃起来感到无比甘美,食后体力恢复,释迦牟尼端坐菩提树下进入禅定,于腊月初八开悟成佛,终于悟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真理。后世的佛教徒为了纪念“佛祖成道日”和牧羊女的功绩,就在每年的腊八用米和果物煮粥供佛,这种粥被称为“腊八粥”。

自佛教传入中国后,各地兴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动也随之盛行起来,尤其是在腊月初八,纪念释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举行诵经,并效仿牧女在佛成道前献一种“乳糜”之物,供佛斋僧。久而成俗,渐渐传到民间。粥的熬煮方式也非常丰富多彩,呈现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中国民间,在腊八这一天,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阁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民间有“腊八粥,吃不完,吃了腊八粥便丰收。”的俗语流传,反映了人们在虔诚的将腊八粥供奉于神佛后,祈求得到神佛保佑的美好愿望。

在民间, 腊八粥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在中国,腊八这天,一些寺院会举办腊八庆祝活动,应节献佛,并舍粥给信众和游客。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品种繁多,争奇斗艳。有评论认为要数老北京的腊八粥最为讲究,配料有红、莲子、核、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

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剥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中华标准件网建议,利用“腊八节”喝碗腊八粥,有补气活血,驱寒保暖的效果。在冬天,不少朋友都有手脚冰冷的困扰,特别是早晨和晚上;从中医角度上看,这是因为气血虚弱所造成血液循环不良,民众可多服用有补气、活血、温阳功效的腊八粥驱寒保暖,适合的材料有红枣、桂圆、花生。

标签: 两天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购物指南

支付方式

商家合作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

(c)2008-2018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由相关企业或个人自行免费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未证实。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QQ交流群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