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钉发展历史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转载 2019-10-09 阅读:866
直钉 :与普通铁钉相近。具体型号描述为F加上长度,例如F30是指长度为30mm的直钉。 钢排钉:与常见的钢钉相似。具体型号描述为ST加上长度,例如ST30指的是长度为30mm的钢。 直钉(又名:气排钉),该产品应用于木托盘、木包装箱、家具沙发、装修装潢、制鞋业,木结构房屋建筑施工现场等。 钢钉发展历史: 钢钉的钉杆多为圆形,故又称圆钉。一般用普通低碳钢盘圆经拉丝、制钉、抛光等工序制成,用于各种木结构的连接紧固。清朝嘉庆十五年(1810年),有9户制钉商户在佛山成立钉行会馆,所生产的铁钉为方形,“以熟铁枝制成,大小不一。道咸时最盛,从业多至数千。每日午后,附近乡民,多挑钉到佛(山),挑炭铁回乡,即俗称替钉者,不绝于道”。各钉户生产时用风箱鼓风,加热铁胚后,用手锤和铁砧锻打,用于造船。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人生计,皆为所夺”。由于进口洋钉的冲击,手工锻打的方钉销售日蹙。民国17年(1928年)广州杉木栏、蓬莱路、大德路一些作坊,开始参照进口圆钉式样生产,产品除供应本省需要外,还销往外省和东南亚各国。1938年日军侵占广州后,圆钉生产受到破坏,从业人员减少一半。抗战胜利后有所恢复,还增加了金钜记、全记、梁协安、联泰、兴发、泉利、梁琼合等制钉厂商。国民政府经济部战时生产局粤桂闽区特派员办公处也准备办官方制钉厂,后因时局有变不了了之。 1948年4月,广州市成立制钉同业公会,共有会员25家,工人793人,其中女工340人,童工86人。主要设备有:大小机动制钉机60架,拉丝机29架,手啤380架,辘铁机9套,洗钉桶(用作圆钉抛光)19个。圆钉的生产能力每月为1610吨。当时由于进口圆钉充斥,常常出现开工不足的现象。如中原制钉厂每月生产能力为2000桶,实际只能生产60桶,只占生产能力的3%;其他各厂的情况更差。所以该同业公会成立以后,曾发表《呼吁书》,吁请上海制钉同业一致使用中字标志,与洋钉相区别,以便于各界采用;并要求当局增加制钉原料输入限额,限制洋钉进口,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 新中国建立以后,洋钉停止进口,各厂坊生产发展很快。中原制钉厂与其他几家厂坊合并,改名为广州市制钉厂;天成等13家厂坊则组成广州市制钉工业联营社,从1952年起接受国营商业加工订货。各地的制钉个体户也先后成立生产合作组织。1956年全省共成立15个生产合作社,年产圆钉3867吨,产品近一半出口东南亚和港澳地区。 1957年,各地圆钉生产合作社(组)开始进行技术改造,陆续采用机械设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都有很大的提高。1961年全省圆钉产量达8023.8吨,比1949年增加3倍。并建成几个年产超千吨的骨干企业,如广州市南方制钉厂、广州市建安制钉五金厂、佛山市制钉厂、中山市石岐五金厂、汕头市制钉厂、河源市制钉厂、茂名市制钉厂等。1972年全省产量达1.5万吨,1973年恢复中断多年的圆钉出口,以佛山制钉厂生产的双剑牌圆钢钉出口数量最大。1973年至1985年,该厂平均每年出口2000吨,销港澳、东南亚和欧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6年被授予“广东省出口生产基地企业”称号。 1987年全省二轻系统制钉企业共16家,从业2000多人,年产能力近3万吨,分布于广州、佛山、中山、河源、汕头、韶关、海口、兴宁、茂名和封开等地。 (二)产品及质量 广东省圆钉的品种和规格原来很少,经过40年的发展,1987年已经有英制0,5英寸到7英寸、公制10毫米到200毫米共数十种规格。除普通圆钉外,还有圆头钉(又称家具钉)、揽钉和瓦楞钉等。1983年中山石岐五金厂用中碳钢制成高强度的钢钉,可以直接钉入水泥柱和钉穿两毫米的钢板,投放市场以后,群众称为水泥钢钉,销路很好。有的厂家还生产可供气动和电动工具使用的射钉和铆钉,在国内同行中享有较高威信。1985年佛山制钉厂的双剑牌圆钢钉和中山市石岐五金厂的马头牌圆钢钉,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佛山制钉厂的钢钉还获当年全国钢钉质量评比第一名。 (三)技术与设备 建国前,广东省生产钢钉的技术设备很落后,只有人力压机(即手啤)和少数上海或无锡制造的制钉机,1956年合作化以后,各地先后购置和自制一批生产设备,生产面貌大变: 中山市石岐五金厂从1977年至1986年自制和改制钉机、整机、夹机和拉丝机30多台,大、小吊车16部,运输小车99部,自己设计安装联动配电柜,实现了操作电控化、空中吊车化、地上车子化,生产实现流水作业,全厂产量大增。1985年起,又引进西德全自动制钉包装生产线,月产圆钉超过300吨,比1977年前产量提高两倍。 封开二轻机械厂1969年派人到广西梧州制钉厂参观学习后,投资1.2万元,自制制钉机3台、卧式拉丝机两台生产圆钉。1975年自制立式五股拉丝机代替原来落后的卧式拉丝机,形成年产500吨的生产能力。1980年该厂拥有五股立式拉丝机两台、制钉机17台(其中自制8台、外购9台),可生产10至200毫米共10多种规格圆钉,年产能力为1000吨。 佛山市制钉厂自1975年完善了脱皮、拉丝、制钉、抛光和包装各工序的技术设备以后,年产量也超过2400吨。1970年该厂全员劳动生产率2200元/人年,1985年提高到12213元/人年,增长4.55倍。 汕头市制钉厂1970年建成流水作业生产线,1976年圆钉生产能力达到900吨,除供应粤东各县外,还出口东南亚、中东各国和港澳地区。 1952—1987年广东省圆钉产量及出口情况统计表 (四)重点企业简介 佛山市制钉厂 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佛山普君墟有9家商户利用钢板碎料生产造船用的方钉。民国27年(1938年)开始参照进口钉式样,以旧线材和废船板,用手啤机生产1″—3″圆钢钉,年产量为1.4吨左右。1956年组成佛山制钉社,社员26人。1957年开始采用机械打钉机,年产量提高到36吨。60年代,全厂人数增加到130人,产量720吨,产品有半英寸到4英寸多种规格。70年代又发展了10毫米至200毫米的10多种规格的公制圆钢钉,年产量2400吨,以双剑牌为注册商标。1973年开始出口港澳、东南亚和欧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平均每年出口2000多吨、创汇60多万美元。1987年佛山制钉厂有职工400多人,厂房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拥有各种制钉专用设备150多台,年产钢钉能力8000至1万吨,是中国圆钢钉出口重点企业之一。产品在1978年和1981年全国质量评比中获第三名;1983年获全国商品出口生产基地优良产品荣誉证书,1985年全国质量评比第一名和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 汕头市制钉厂 建国前,汕头圆钉多由香港和上海输入。民国37年(1948年)曾有人从上海购进两台制钉机准备设厂生产,因不懂操作而被搁置。1952年,汕头市民政部门将这两台机交给军烈属生产组生产铁钉,生产逐步发展。1956年全市有9个制钉生产组和10多户个体户,所产铁钉质量粗糙,人均日产1公斤左右。1956年军烈属生产组、民群生产组联合18户制钉户组成汕头市铁钉铁丝生产合作社,社员60人,用回收的废钢铁拔丝制钉,当年生产圆钉、鞋钉和针钉15吨。1958年该社改名为汕头市制钉厂,经过技术革新,1961年初步实现半机械化生产;谁知当年10月,附近民宅失火,烧毁厂房80%,工厂濒临倒闭。后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重建厂房,又派人到广州和上海学习,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原材料由国家按生产计划供应,产品由商业部门收购,年产量增加到264吨。1970年又建立生产流水作业线,1976年产量达900吨,共16个品种,1978年出口东南亚、中东和港澳等地。1980年以后采用进口的钢板模具并更新部分设备,自制两台制钉机,产量大幅度上升。1985年圆钢钉生产能力为3000吨,铁丝生产能力为3500吨。1978年、1981年和1985年连续三次被评为广东省圆钉质量第二名。 封开二轻机械厂 1969年封开二轻机械厂派3个人到广西梧州制钉厂学习圆钉生产技术,然后投资1.2万元自制制钉机3台、卧式拉丝机两台,建立了制钉车间,由13名职工参加生产,当年产圆钉10吨。1970年被列为肇庆地区圆钉生产定点厂。1975年又自制立式五股拉丝机,圆钉年生产能力提高到500吨。1976年该车间搬到江口镇工农路1号,成立封开县制钉厂,职工58人,年产1至20厘米圆钉10多种规格共1000吨。该厂生产的圆钉采用低碳钢制成,钉尖锋利,不易弯曲。其中40×2.2毫米圆钉在1982年广东省质量评比中获第二名。产品销粤西和梧州、南宁等地。 相关推举:
特种钢钉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