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盘建筑位置分布关系图示:
2.各单元设备与点数估算表
| 设备名称 | 设备数目 | 监控信号类型 | DI | AI | DO | AO |
A 座东单元 | 电梯 | 2 | 运行状态、开关门、上下行、楼层信号、锁梯、检修、安全回路、故障报警 | 34 | | | |
配电间(以5路进线,十路出线,6路照明估算) | 1 | 供电出线的开关状态、断电报警、低压进线的开关状态、故障报警、停车场公共照明的开关状态、故障报警 | 42 | | | |
供热机房 | 1 | 进/出水压力、进/出水温度 | | 4 | | |
污水泵控制箱 | 1 | 工作状态、过热报警、电源状态、故障报警、污水池高液位报警、启停控制。 | 5 | | 1 | |
生活水泵控制箱 | 1 | 变频恒压供水:变频器输出电流,输出频率,启停状态、故障报警 | 2 | 2 | | |
A 座西单元 | 电梯 | 2 | 运行状态、开关门、上下行、楼层信号、锁梯、检修、安全回路、故障报警 | 34 | | | |
配电间(以5路进线,十路出线,6路照明估算) | 1 | 供电出线的开关状态、断电报警、低压进线的开关状态、故障报警、停车场公共照明的开关状态、故障报警 | 42 | | | |
供热机房 | 1 | 进/出水压力、进/出水温度 | | 4 | | |
污水泵控制箱 | 2 | 工作状态、过热报警、电源状态、故障报警、污水池高液位报警、启停控制。 | 10 | | 2 | |
生活水泵控制箱 | 1 | 变频恒压供水:变频器输出电流,输出频率,启停状态、故障报警 | 2 | 2 | | |
B 座东单元 | 电梯 | 2 | 运行状态、开关门、上下行、楼层信号、锁梯、检修、安全回路、故障报警 | 34 | | | |
配电间(以5路进线,10路出线,6路照明估算) | 1 | 供电出线的开关状态、断电报警、低压进线的开关状态、故障报警、停车场公共照明的开关状态、故障报警 | 42 | | | |
污水泵控制箱 | 1 | 工作状态、过热报警、电源状态、故障报警、污水池高液位报警、启停控制。 | 5 | | 1 | |
B 座西单元 | 电梯 | 2 | 运行状态、开关门、上下行、楼层信号、锁梯、检修、安全回路、故障报警 | 34 | | | |
配电间(以5路进线,10路出线,6路照明估算) | 1 | 供电出线的开关状态、断电报警、低压进线的开关状态、故障报警、停车场公共照明的开关状态、故障报警 | 42 | | | |
供热机房 | 1 | 进/出水压力、进/出水温度 | | 4 | | |
污水泵控制箱 | 2 | 工作状态、过热报警、电源状态、故障报警、污水池高液位报警、启停控制。 | 10 | | 2 | |
生活水泵控制箱 | 1 | 变频恒压供水:变频器输出电流,输出频率,启停状态、故障报警 | 2 | 2 | | |
C 座 | 电梯 | 2 | 运行状态、开关门、上下行、楼层信号、锁梯、检修、安全回路、故障报警 | 34 | | | |
配电间(以5路进线,10路出线,6路照明估算) | 1 | 供电出线的开关状态、断电报警、低压进线的开关状态、故障报警、停车场公共照明的开关状态、故障报警 | 42 | | | |
供热机房 | 1 | 进/出水压力、进/出水温度 | | 4 | | |
污水泵控制箱 | 2 | 工作状态、过热报警、电源状态、故障报警、污水池高液位报警、启停控制。 | 10 | | 2 | |
生活水泵控制箱 | 1 | 变频恒压供水:变频器输出电流,输出频率,启停状态、故障报警 | 2 | 2 | | |
2#楼 | 电梯 | 3 | 运行状态、开关门、上下行、楼层信号、锁梯、检修、安全回路、故障报警 | 51 | | | |
配电间(以5路进线,10路出线,6路照明估算) | 1 | 供电出线的开关状态、断电报警、低压进线的开关状态、故障报警、停车场公共照明的开关状态、故障报警 | 42 | | | |
3.控制器的空间布设设计图示 各控制站拟采用奥地利 B&R的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PCC)来设计实现,控制站的布设及主站与子站的选择,是综合考虑现场布线的条件、组网的扩展性、经济性等因素来决定的。方案图示如下:
从经济的角度考虑,网络采用CAN和RS485两种网络型式: 1)各楼座的监控主站与从站之间,采用CAN Bus设计,可以充分发挥现场总线,局部采集数据的经济的特点。 2)各楼座的监控主站与从站之间,采用 RS485网络设计,zui大限度的降低了网络扩展的成本开支,同时通过开放与标准的接口协议(如Modbus RTU),可以十分方便的同管理计算机通信,以及面向未来可能的扩展要求。 3)多个CPU主站的设立,既兼顾到网络扩展与现场布线的方便性,同时由可以使各单元建筑内设备的监控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大大提高了整个系统运行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