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越来越多的嵌入式设备,例如车载信息娱乐、家庭自动化、数字标牌、IP摄像头和远程医疗系统加入到互联网中,一个价值数十亿的联网设备市场跃然而出。英特尔数字企业事业部(DEG)副总裁兼嵌入式及通讯事业部(ECG)总Doug Davis将其称为互联网发展的第四阶段——嵌入式联网设备的兴起。他表示,谁能提供更好的互联设备、提供更好的内容信息,谁就将市场。
英特尔对嵌入式领域并不陌生。去年在北京举行的IDF大会上,英特尔还专门举行了一场主题为“嵌入睿智 尽现精彩”的纪念活动,庆祝其进入嵌入式领域30周年。四核至强处理器5300系列,以及由橘郡摩托车厂(OCC)推出的采用英特尔嵌入式技术的摩托车都令人印象深刻。“英特尔已在嵌入式业务领域发展了30年,甚至比在PC领域的发展时间还要久。”英特尔嵌入式事业部中国区销售及市场总监程宇?潘怠?
但英特尔在嵌入式领域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2006年英特尔甚至还宣布了一系列暂停生产公告,其中就包括多款嵌入式处理器。Mercury Research公司分析师Dean McCarron说:“英特尔在过去30年里利用几乎同样的战略向系统开发商销售嵌入式系统。它要么把较老一代的处理器拿到嵌入式市场来销售,要么在当前这代处理器中寻找新的销售机会。”
这就给了竞争对手很大的机会。市场调研公司The Linley Group主管Linley Gwennap批评说,英特尔不肯在新兴业务中的小批量产品里使用其zui先进的工艺技术,只把该技术留给X86 CPU,“他们浪费了其zui大的优势之一”。
图1 嵌入式联网设备的机遇和挑战
多重策略确保嵌入式战略部署
嵌入式市场的逐渐升温,让英特尔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该领域的战略。来自英特尔的数据显示,消费电子(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终端、低成本PC这三大市场的市值都维持在100亿美元左右,而嵌入式设备的市场规模则远大于这个数字。“M2M的崛起将给英特尔的发展带来强大动力。”Doug Davis表示。
2007年,英特尔在全球范围内对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建立了嵌入式集团,中国区也组建了专门针对嵌入式系统的销售集团。“这样能够使我们对中国嵌入式市场给予更多关注。” In中国嵌入式事业部市场总监郭京申介绍说。
而在产品层面上,从某种意义讲,In放弃Xscale处理器是新产品战略的结果,通过出售基于ARM构架的Xscale处理器,避免了自己在x86和ARM构架上左右互搏的尴尬局面,从而将整个产品线统一到x86构架上来。因此,无论是据称In有史以来zui低功耗的Atom凌动处理器,还是即将于2008年第三季度推出的SoC Tolapai,亦或是面向嵌入式用户推出的酷睿2双核处理器 T9400和 GM45 高速芯片组,都是其嵌入式产品发展战略的产物。同时,统一的x86指令集也意味着可以无缝支持目前的x86编译器,从而保证目前的软件资源(应用软件、音视频编解码器等)进行方便移植。
此外,积极推动行业生态系统发展,则是英特尔嵌入式产品发展战略的另一部分,将“英特尔通信联盟”更名为“英特尔嵌入式与通信联盟”就是zui好的例证。通过制定USB3.0标准,与OSDL(开放源代码开发实验室)、IEEE802委员会和PCI Express等行业标准组织展开合作,并承诺为客户提供七年生命周期支持等举措,都印证了英特尔对该市场的重视程度。
ARM,一道绕不过去的坎
要想在嵌入式市场获得成功,In就不得不面对来自ARM的阻力。随着市场的日益广阔和不断细分,软件复杂度的重要性已经开始超越硬件复杂性。这一点,英特尔和ARM都有着清醒的认识。两家公司都需要得到系统开发商的支持,谁能把出色的硬件设计、系统以及相应的应用结合得zui佳,谁就将在这场激烈的竞赛中赢得先机。
ARM始终有一个“软肋”为对手所攻击,即目前互联网上的绝大部分应用都是基于IA架构开发的,而当联网设备采用非IA架构的平台 (比如ARM平台) 时,欲将这些已有的应用移植过来并不是很容易,因为ARM指令与IA指令不能完全沟通。
Doug Davis就公开表示:“确实有很多供应商采用ARM的IP来设计产品,但对于客户来说,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缺乏软件应用的一致性。而采用IA就使得软件实现了很好的可扩展性以及复用性。”
“ARM要考虑不同代之间的兼容性问题,In的架构则不存在这个问题,这非常重要。”郭京申补充说,“因为现在的趋势是不同的设备紧密连接在一起,无论系统大小,都需要有一个完整的、无缝的平台来提供支持,例如5W、75W、200W的设备。显然,只有In具备这样的能力,而其他厂商提供的产品只是其中一部分,我们的优势非常明显。”
英特尔的立场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它必须重点宣传自己既有的优势。但ARM显然不同意这样的说法,ARM中国区总裁谭军回应说,嵌入式系统不同于PC系统。PC系统主要针对计算需求以及部分工业应用,其硬件是标准化的,所以其软件可以复用。而嵌入式系统的硬件是非标准化的,用户群和应用都具有多样化的需求。为此,开发商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来完成设计和开发,针对不同的用户和应用对象,硬件会有所不同,这就导致了在嵌入式系统中软件往往都需要重新写,这与采用什么架构没有关系。
“尽管需要重写,但针对某些特定的功能,其软件还是可以重复使用的。”谭军强调说,“例如,很多嵌入式系统中都有音/视频解码功能,针对同一标准格式的音/视频解码软件就可以重复使用。所以我们并不能地说在嵌入式系统中软件是不可复用的。”
此外,谭军还强调了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他表示,目前全球200多家的半导体供应商几乎都能够提供基于ARM架构的芯片,200多家软件供应商针对ARM架构提供软件,100多家工具提供商提供ARM开发工具。众多的资源保证了系统开发商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做到差异化,也保证了在基于ARM架构的系统上的软件共/复用的便利及可靠性。
对于嵌入式应用而言,低功耗可能是另一个必备条件。显然没有比功耗更能体现ARM的优势了,Cortex A8的功耗就仅为0.4W。而这也是In之前推出LPAI(Low Power on In Architecture)计划的初衷所在,他们希望把In针对嵌入式和便携式设备的处理器功耗降低到0.5-3W左右(不包含芯片组功耗)。
在英特尔的春季IDF大会上,英特尔曾公开拿凌动处理器和基于ARM11的TI OMAP2420作比较,证明其在网络方面的性能优势,谭军则借ARM中国巡回研讨会之机作了公开的澄清与反驳。
他认为,英特尔拿Atom Z530和TI OMAP2420作比较是比错了对象,前者主频1.6GHz,而后者频率只有400MHz,这样来比性能无异于拿“苹果比橙子”。如果用Atom Z500(频率800MHz)和基于Cortex-A8的TI的OMAP3440(频率800MHz)来比较。后者的芯片功耗和面积只是前者的1/4,处理任务时间长2倍,待机时间超过20倍,这样比才公平。
ARM公司COO Tudor Brown曾说过一句很意味深长的话:“实际上用户并不关心某个产品中用的是什么处理器,无论X86还是ARM,他们关心的是体验,实用是否方便、价格是否公道、续航时间是否够长等等。针对这个应用,未来更多的是商业模式的竞争!”
Tudor称ARM的商业模式可以让更多人分享回报,而In依然是寡头经营,商业模式相对封闭。他想强调的意思非常明显,那就是In在该市场发展之初就把自己放在了众多公司的竞争面上。从建立生态系统角度来看,双方都有属于自己的技术联盟,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比技术本身似乎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