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施肥、覆秸一次完成解决免耕播种机械化难题
6月24日,随着机器一声轰鸣,一台钢齿式麦茬地大豆覆秸播种机开始作业。这是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在黄淮海地区推出的一项新技术——大豆麦茬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破解了麦茬大豆免耕播种机械化难题。
在播种现场,记者看到,播种机将半尺高的麦秸放倒在机械的一侧,扒开5厘米深的土层,一粒粒种子均匀地点播在播种沟中,离种子5厘米宽的地方向下5厘米处,则会看到播种机撒在地里的种肥。等到播种机到了地头再回程播种时,又将放倒的麦秸均匀地覆盖在刚播完的地方,实现播种、施肥、覆秸一次完成。这是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在河南省农科院原阳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召开的“大豆麦茬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示范现场会”展示的效果。
黄淮海地区是夏大豆的主产区,机械化收割造成麦秸难以处理,严重影响夏大豆的播种质量,当地政府一直无法真正解决麦秸问题。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自成立以来,经过全方位技术调研,把精播保苗作为黄淮海夏大豆区技术研发重点,决定由机械化研究室牵头,相关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共同参与,研制麦茬大豆免耕播种机,解决麦茬大豆机械化精量播种难题。“十二五”期间,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将“黄淮海麦茬夏大豆机械化免耕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列入体系重点任务。各路专家齐心协力,不断探索农机农艺结合的办法,终于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示范现场,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韩天富研究员告诉记者,播种、施肥、覆秸一次完成,大大改善了当地农村的环境,解决了机械化收割留下的麦茬无处可去的局面,同时,秸秆本身就是有机质,将它粉碎到地里,发挥它的内部功能,能减少土地用肥量,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此外,秸秆覆地能保蓄土壤水分,保证农作物生长期整个过程中的全部用水,而机器在播种时将秸秆移位,保证种子播到位,种子播的深度一致,提高了大豆的播种质量,解决了播后缺苗断垄现象。
据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机械研究室主任陈海涛教授介绍,他们于2009年研制出麦茬大豆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机样机,可同时完成侧向清理秸秆、侧深施肥、精密播种等作业环节,回程均匀覆盖秸秆。今年,他们对播种机进行定型,交给黑龙江省海轮王农机制造有限公司小批量生产样机,在阜阳、郑州等综合试验站及示范县进行技术示范,均取得良好效果。
负责此项技术研究的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黄淮海大豆栽培岗位科学家吴存祥博士说,机械化免耕栽培技术不仅减少了用工及动力费用,而且每亩可节省种子1~2公斤。由于播种后田间均匀覆盖麦秸,土壤抗雨后板结能力、保墒能力得到了提高,大豆出苗整齐,生长茁壮。该技术的推广,可望有效解决黄淮海地区麦收后焚烧秸秆的问题。目前,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正在针对免耕播种中出现的新问题,研究、集成品种筛选、化控技术、蛴螬等虫害防治、施肥等技术,使该项技术和机具不断完善。大豆免耕覆秸播种机经简单改装后,还可用于玉米等作物的播种,其推广应用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