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助推现代农业引擎加速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转载   2019-10-07 阅读:761
   以“调结构转方式,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不仅集中展示了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农业云、农产品电商等应用成果,也成为了讨论交流的“殿堂”,“互联网+”现代农业在这里被热议,被关注,并被给予无限期待。

 

  从信息化到“互联网+”

 

  从200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到2015年“互联网+”现代农业上升为国家战略,10年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于改造传统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作用日益凸显,水肥一体化、12316热线上的蔬菜病虫害视频“问诊”……这些农业信息化成果都曾在农交会的展台上引来“围观”。

 

  如今,互联网与农业的渗透融合在加速、在升级。农交会的“资深观众”会发现,前两年以提供农业物联网解决方案知名的北京“农信通”,今年“卖”起了茶叶、脐橙,以种菜出名的中农集团带来了“全球吃”农产品电商平台;以给牲畜“打耳标”提供信息服务的北京宝讯溯源公司,依托牧医大数据系统平台还能给养殖户办贷款……

 

  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发展分享经济、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对于“推进农业信息化”提出的这一要求,已经在“互联网+”现代农业领域开始了实践。这些探索源于市场的力量,也得益于“‘互联网+’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红利”的释放。

 

  “互联网+”给农业现代化的加快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是当前新常态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动力和引擎。那么,如何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它的支点和载体在哪里?应该“加”什么、怎样“加”?人们在不断的追问中,试图期望能在本届农交会上找到一些思路和答案。

 

  从理论到实践

 

  在本届农交会期间,两个以“互联网+”现代农业为主题的“一拖三”活动——2015农业信息化高峰论坛和网络媒体联合推介活动格外引人注目。

 

  3个分论坛分别围绕农产品电商、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金融,邀请30多位业界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就“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过程中这些急需突破的“短板”问题,展开了理论探讨和经验交流。

 

  对于“互联网+”现代农业的不同观点在论坛内外交锋,关于“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多种解决方案从幕后走到台前,这种从理论到实现的探讨和交流,不仅使人们的认识更为清晰,也促使着某种狂热、迷信的追逐向更为冷静、理性的思考转变。

 

  那么,“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内生动力在哪里?农业部市场信息司司长张合成在“互联网+”创业创新沙龙中指出,新农人是互联网时代的新群体、新力量。辽宁丹东蘑菇合作社“蘑菇公主”宋彦颇具感慨告诉记者,来参加这次活动她看到了点希望,开始坚信自己的路走对了。她认为,新农人就是“互联网+”现代农业落地的重要载体,是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的主力军,他们就是农民的代表,未来将会在“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建设中发挥示范引路的重要作用。

 

  从“单干”到“众筹”

 

  当然,“互联网+”现代农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也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协调作用,形成一个大联合、大协作的总体格局。

 

  一个好的开端是,在本届论坛上,全国农业信息化联盟正式成立,这个由农业部信息中心联合全国31家省级农业信息中心共同发起的农业信息化协作组织,已经吸引了2500多家单位加入,涵盖了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农业信心中心体系单位、科研院所、企业、中介组织以及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人数超过6万。联盟将通过建立信息化智库、30人论坛、培训基地等工作板块,形成产学研沟通、交流、协同工作机制,统筹规划,共建共享,驱动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发展。

 

  为了服务于农业信息化发展大局,农业部信息中心已经提出了“两轮”驱动国家农业大数据的发展战略,正在积极打造农业部电子政务技术中心、国家农业大数据开发中心、全国农业信息化促进中心及农业信息化孵化基地“三中心一基地”,这将为“互联网+”现代农业提供积极动力和支撑。

标签: 互联网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购物指南

支付方式

商家合作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

(c)2008-2018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由相关企业或个人自行免费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未证实。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QQ交流群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