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我市今年全面推广的‘智慧农机’新型技术,相当于给传统农机装配上了智能机器人一样的大脑,生产作业实现了精准科学高效。”在江都区邵伯镇秀禾家庭农场夏种秸秆还田及水稻育、插秧作业现场,技术专家一边演示一边介绍说,所谓“智慧农机”系统,就是通过为农机安装接入互联网的智能监控终端,综合应用卫星导航、工业传感器、集成电子、信息软件等技术,指导区镇农机管理服务人员和农机手安装手机app客户端,初步实现农机作业状态实时在线监控、作业面积审核统计、作业质量核查、作业进度分析、机具调度管理等功能。
“实现现代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必须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升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智能化装备水平。”农机专家表示,传统农耕方式费时费力,效率有限,尤其是到“三夏”大忙的时候,为了防止农作物秸秆在田焚烧,干部群众大费周章,特别是农机部门要在主要道路入口设立检查站,要求进入辖区内的收割机必须安装并开启切碎匀抛装置。
还田和栽插期间,农机、农委、工商等部门还要联合开展作业质量检查,检查人员随身携带“一双雨靴、一把卷尺、一个测量框、一张问卷”,实地检查落谷量、床土厚度,测量大田水稻机插的株距、穴株数、秸秆切碎长度和旋耕深度,这种“人海战役”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一旦搭上“互联网+”智能快车,让农机变成机器人一样具有智慧性能,机手的作业质量提升了,广大农民对育秧、机插秧和秸秆还田作业的满意度也大幅度提升。
作为“智慧农机”试验示范的江都区,结合实际重点以推广乘坐式插秧机和部分大马力拖拉机智慧监控终端为主,探索建设“互联网+”农机平台,提升农机管理服务精准化、智能化水平。目前,江都区已免费安装1011台“智慧农机”监控终端,并结合应用“智慧农机”,对全区机插秧按每亩5元标准实行作业奖补。
“要让‘互联网+’走进田间地头,服务农业生产,装配‘智慧农机’系统能有效发挥农机作业监管效能。”承担技术支持的江苏北斗卫星应用产业研究院专家介绍,为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省建设步伐,进一步提高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机插秧技术应用水平和效果,促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智慧农机”系统已进入应用阶段,基本实现系统开发功能,系统应用及机手使用反馈情况总体较好。
下一步,我市将在全市范围内结合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全面推广和提高“智慧农机”装配水平,让扬州农业生产更加智能化,生产效率和农产品品质得到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