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中马力拖拉机上现在普遍使用强压是为了适应国情,强压系统的大面积使用大约是从2002开始在拖拉机上兴起的。2001年夏天收小麦时雨水较多,土地湿盘(湿盘是指小麦收割时土壤较湿,土壤经收割机收割时碾压、运输车运输时又碾压、播种时又再次碾压变的很瓷实),秋季时又遇到天气干旱、土壤板结的情况,旋耕机作业时入土困难,耕深较浅,无法满足耕作要求。当时的拖拉机多为非强压式液压系统,为解决该问题,采用了如下方法:一是上拉杆调短,增大入土角;二是在旋耕机上增加重量;三是降低车速,降档作业,如果还是入土效果不好,就需要增加旋耕机刀轴转速。
拖拉机悬挂系统
增加旋耕机刀轴转速是提高旋耕机入土性能的有效方法,旋耕机刀轴转速提高后,入土性能明显提高,作业效果也好,可以满足耕作要求,作业效率不需要降低。旋耕机刀轴转速=拖拉机动力输出轴转速×旋耕机一级锥齿轮传动比×旋耕机二级齿轮传动比。不同的旋耕机其一级锥齿轮传动比是不一样的,但各种旋耕机的二级齿轮传动比都是一样的(即13比19,也就是13÷19=0.68)。
从旋耕机刀轴转速公式可以看出,提高旋耕机刀轴转速的方法有:如果拖拉机是双速动力输出(540/760,720/850,540/1000,760/1000),选用高档动力输出;如果拖拉机是单速动力输出就需要更换旋耕机变速箱一级锥齿轮传动比,当年更换最多的齿轮就是把原旋耕机上的17比37的一级锥齿轮,更换为19比35的齿轮。如果拖拉机动力输出轴转速为760转每分,旋耕机变速箱用17比37的一级锥齿轮时,旋耕机刀轴转速=760*17/37*0.68=237转每分;如旋耕机变速箱用19比35的一级锥齿轮时,旋耕机刀轴转=760*19/35*0.68=280转每分,转速比原来提高了近20%。
旋耕时,如果土质较硬,旋耕机入土性能差、或越耕越浅时,解决的方法一是选用强压型拖拉机,利用拖拉机的强压功能进行强制入土;二是针对非强压型拖拉机,可采用如下方法进行调整:一是将上拉杆调短,增大旋耕机入土角度,提高入土性能;二是提高旋耕机刀轴转速,让刀轴转速达到280转/分以上,刀轴转速增高后,旋耕机对土壤的切削能力明显增强,入土及耕作效果明变好;三是在旋耕机上增加重量,旋耕机重量增加后,入土效果明显变好;四是降低拖拉机速度,降一个档位工作,拖拉机降速后,工作效果也会明显变好。
2002年后,为解决土壤干旱板结情况下入土困难的问题,拖拉机上由原先主要使用半分置非强压液压系统,改用分置式强压系统,强压系统有效解决了土壤干旱板结情况下入土困难的问题,并且分置式强压系统结构简单,技术含量低、便于布置,方便后桥设计制造,不用在内部设计油缸管路,又能轻松方便应对越来越大型化的配套机具,且生产厂家和经销商又以强压为噱头增加千元以上配置费,厂家和经销产何乐而不为呢?遂逐渐替代当时主流的半分置式非强压系统,在拖拉机行业兴起使用分置式强压系统的热潮。
现在,国内大中马力拖拉机上普遍使用强压系统,但带力、位控制的非强压系统反应更灵敏,更精准,操作更简单,作业效果更好,更有利于发动机及拖拉机本身,驾驶员操作更方便、强度更小。现在国内一些大马力拖拉机上已采用电液一体化提升控制系统,都是非强压的,带力反馈传感器、位反馈传感器,并大多实现了一键控制,进口的大马力拖拉机液压提升系统也大都是非强压式的电液一体化提升控制系统,使用效果良好,控制精准,未发生过入土困难无法耕作使用的情况。
从发达国家拖拉机的发展经验看,国产大马力拖拉机液压悬挂系统将来肯定也是要向电液一体控制的非强压系统发展,我们不能只盯着低端的强压系统,应积极应对,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