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运输和装卸乙炔气瓶使用寿命的关键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转载   2019-10-06 阅读:556

  随着裂纹的不断扩展而发生疲劳断裂;测量A-A断面的两侧尺寸,发现活塞杆拉伸对上述情况进行分析,A-A处经常断裂是由于该处刚度不足造成的。一段活塞直径达Υ1176,且在6M25压缩机各段活塞直径为最大,而且一段缸体气阀分布为左右分布,一侧为6个进气阀,一侧为6个出气阀。一段活塞压缩过程中,因气流分布不均匀,活塞端面受气流喘振影响,必然在断面A-A处作用较大的交变弯曲应力;虽然该处抗拉和抗压强度充足,但由于直径偏小,刚性不足,受交变载荷力作用,在A-A端面螺纹薄弱处首先产生塑性屈服变形,随着变形的不断扩展,该处活塞杆在原有尺寸的基础上拉长变细。螺纹处产生应力集中,裂纹逐渐产生,并受交变载荷作用而不断扩展,直至疲劳断裂。

  改造方案经过上述原因分析,决定增大活塞杆两端连接部位直径,增大刚度,从而有效防止活塞杆刚度不足而产生塑性屈服变形。直径由原来M56×4增大到M85×4,同时更换十字头,修改一段活塞内孔及封头端孔,连接方式由液压连接改为机械连接。二段至六段活塞杆使用情况二段活塞杆自1998年5月投入运行至2001年4月,共断裂4根,其改造方案与一段活塞杆相同。

  二段活塞杆断裂频率与一段活塞杆相比较低,是因专题论述在役溶解乙炔气瓶报废原因探析及正确运输和装卸乙炔气瓶是延长气瓶使用寿命的关键。

  溶解乙炔气瓶是移动式压力容器,使用情况复杂,环节多,制造销售、充装、使用、检验、运输等环节都曾发生过事故,管理水平需要提高。因此,国家对溶解乙炔气瓶实行三年一次的强制性定期检验来确保在役乙炔气瓶的安全。

  在役气瓶的检测评定及失效报废原因分析GB13076-1991《溶解乙炔气瓶定期检验与评定》中对在役气瓶从外观、焊缝、阀座和塞座、填料、壁厚五个方面,作了报废性指标规定。我们严格遵为二段活塞直径比一段活塞直径相比小得多,受气流分布力及喘振影响较小,在活塞杆与十字头连接处产生的交变弯曲应力较小,故断裂次数少;三段至六段活塞杆使用情况良好是因为三段至六段活塞直径更小,受气流分布力及喘振影响更小,M56×4螺纹直径处的刚度已充分满足其工作要求,不会因刚度不足而断裂。

  一段至六段冷却器存在问题及改造3.1一段到四段水冷器内件腐蚀一段至四段冷却器为普通碳钢管壳程水冷器,其中四段为两台卧式串联使用,在近几年的使用中发现,一段至三段水冷器内件(管程)下部腐蚀较快,几乎每年更换两至三台内芯,而四段水冷器内件整体腐蚀结垢严重,这给稳定生产及节能降耗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改造措施通过认真分析认为,一段至四段水冷器分离出的油水酸度大,油水不能充分排出而导致腐蚀。经过两年的逐步改造,一段至四段内芯由原来碳钢材质改为不锈钢材质,使用至今,效果非常好。

  五、六段冷却器存在问题及改造.五、六段冷却器结垢六段冷却器内管为高压管束,外壳为Υ159低压水管套。由于我公司循环水系统泥污含量较大,系统水压低(约117.6kPa),五、六段冷排内外管间距小,水在其流动过程中,受水制约,边界层增厚,长期受内管热量传递而在其表面淤积结垢堵塞流道,换热效果极差。6M25压缩机投运不到两年时间,五、六段冷却器内外管之间几乎结垢堵死,由于高压气体被压缩而产生的热量不能有效换热排出,致使五、六段气阀经常泄漏而无法运转。

  改造措施五、六段外管均由原来Υ159改为Υ194,增大流道,降低该部位的管道阻力,延缓结垢。经两年多使用,效果较以前大为改观。

  其它改造①四段缸体气腔与水腔结合处因设计缺陷,致使气腔与水腔串通,在很短的时间更换两台缸体,为此,我们加厚气腔和水腔结合处并设加强筋;②五段缸体因纵向部位产生裂纹而报废一件,材质由原来的铸铁改为铸钢;③五、六段活塞由外层均为巴氏合金(易脱层)改为两端燕尾槽挂巴氏合金;④五、六段填料函冷却水由循环水改为软水,防止结垢。

  通过近几年对6M25压缩机各部件的逐步完善和改造,基本解决了一、二段活塞杆的断裂及冷却器的腐蚀结垢等诸多问题,自2001年4月至今,一、二段活塞杆从未断裂,一段至四段冷却器也不再因腐蚀而泄漏,五、六段冷却器的结垢得到进一步缓解,其它各部位也得到了相应改进,这为该台压缩机长周期运转创造了条件。

标签: 乙炔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购物指南

支付方式

商家合作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

(c)2008-2018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由相关企业或个人自行免费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未证实。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QQ交流群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