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爆电器燃烧后了怎么办 关于防爆电器燃烧的消防知识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转载   2019-10-06 阅读:727
三、消防知识1、什么叫火灾,它与火警有什么不同?扑救火灾的原则是什么?火灾是指起火后继续燃烧和扩大,造成一定损失。火警是指起火后,能及时得到扑救,未造成损失或损失很小。先救人,后救物。先控制,后扑救。边扑救,边报警。2、灭火的方法有哪几种?(1)、窒息法:就是要使着火物质同空气隔绝,使火熄灭的方法。(2)、冷却法:就是要将燃烧的物质温度降低到燃烧点以下,使火熄灭的方法。(3)、隔离法:就是将着火物质同未着火物质隔离分开,使其熄灭的方法。(4)、抑制法:就是同化学反应生成抑制火势的发展,最后使熄灭的方法。3、人身着火如何扑救?     人身着火,不可惊慌乱跑,否则越跑火越大。而应就地打滚将火熄灭,如附近有清水池,可跳入水中将火熄灭,如火势不大能脱掉衣服,应迅速脱掉后将火熄灭。4、火星灭火器的用途是什么?火星灭火器也叫防火帽,一般安在产生火星的设备的排空系统。使带有火星的烟气由小容积进入大容积,造成压力降低,气流减慢,将体积和重量大的火星颗粒沉降下来,而不从烟囱飞出,设置障碍,改变烟气流动方向,增加火星所走路程,而使火星熄灭或沉降,防止飞出的火星引燃周围的可燃物质。5、泡沫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灭火适用范围是什么?泡沫灭火器在使用时将筒颠倒,内装碳酸氢钠与发沫剂,硫酸铝溶液很快混合,产生出一种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的泡沫,并以一定的压力射向火源,覆盖在燃烧的液面上,使燃烧隔离了空气,将火熄灭。适于扑救固体物质或其它易燃液体火灾。不能扑救忌水和带电设备火灾。6、二氧化碳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灭火适用范围是什么?二氧化碳灭火器里装的是二氧化碳液体,液态的氧化碳转化为气态后,其体积比原来液体的体积增大700倍。当它从灭火器的喇叭形喷管喷出后,部分变成白色的雪花状物,又称为“干冰”温度很低(-76℃),干冰吸收热量气化为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比空气重,覆盖在燃烧物的表面和周围,燃烧物表面的空气被稀释冲淡,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稀浓度为30—35%时,燃烧便会停止。适于扑救电气、精密仪器、由类和酸类火灾。不能扑救钾、钠、镁铝等物质的火灾。7、四氯化碳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灭火适用范围是什么?四氯化碳喷射到火焰上、由于它与高温接触,就会立刻蒸发成蒸气。一公斤重的四氯化碳,可以气化成145立升的蒸气,这样的气体比空气重4.5倍,它能迅速覆盖在燃烧物及其上周围,隔绝空气,喷在空气中的四氯化碳。含量达到10%,火焰就因窒息而熄灭。适用于扑救电器设备火灾,不能扑救钾、钠、镁铝等物质的火灾。8、干粉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灭火适用范围是什么?干粉灭火器内装粉末主要成分是NaHCO3等盐类物质。当干粉灭火器喷出的灭火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能够构成阻碍燃烧的隔离层,而且通过受热还会分解出不燃烧气体,降低燃烧区中的含氧量。同时,干粉还会中断燃烧连锁反应作用,因此,燃烧迅速熄灭。适用于扑救石油、石油产品、油漆、有机溶剂,天然气设备火灾。9、“1211”灭火剂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是什么?“1211”灭火剂之所以能够灭火,主要是它与燃烧物接触后,受热产生溴离子,并立即与燃烧中产生的氢游离基化合。使燃烧连续反应迅速中止,将火扑灭。同时也有一定,冷却和窒息作用。适用于扑救油类、电器设备、化工化纤原料等初起火灾。10、水为什么能灭火,哪些种类的火灾不宜采用水扑救?水有显著的冷却作用。水的热容量比任何液体都大,要使一升水升高1℃,需要一千卡热量。当把水烧到燃烧物表面,能使燃烧物表面温度迅速下降到燃点以下。同时一升水能生成一千七百多立升水蒸汽,水蒸汽可以稀释可燃气体和阻燃气体在燃烧区的浓度,形不成着火的混合物、并能阻止空气中的氧通向燃烧物,使火熄灭。(1)、比重比水轻、又不容于水的液体物质着火,不能用水扑救。(2)、水是一种导体,扑救电器设备着火时容易使救火者触电,造成伤亡事故。所以不宜扑救带电体的火灾。(3)、不能对与水起化学反应,分解出可燃气体或产生大量热量的物质的火灾。(4)、不能对灼热的金属或矿渣,以及熔融的盐类扑救。因为水会迅速气化,形成很大压力,促使高温物质爆溅伤人。11、酒精和电器设备为什么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因为酒精是一种良好的溶化剂、泡沫遇到酒精后即被溶解,没有泡沫就隔绝不了空气,起不到灭火作用。泡沫是一种良好的导体,扑灭电器设备时容易发生触电事故,而且泡沫能污染和腐蚀电器设备。
标签: 燃烧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购物指南

支付方式

商家合作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

(c)2008-2018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由相关企业或个人自行免费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未证实。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QQ交流群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