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转载   2019-10-06 阅读:1053

从我国设备管理过程可以看到,我国的设备管理制度,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设备技术状态得到恢复和改善,设备完好率逐步有所提高等,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对设备管理认识的片面性,局限性    由于对设备管理在认识上、工作上的片面性,形成了存没各管理上各管一段,缺乏系统的有机联系。同时也无法进行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的管理,设备管理工作严重与经济管理相脱节。企业对利用先进技术来改造,更新原有设备,提高设备的精度、性能和生产效率,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片面的一贯采取修理手段来维持老旧设备的现象。    (2)设备管理缺乏经济观点,不进行综合经济分析    长期以来,设备购置是由国家投资而企业占有,因而购置设备是不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不进行可行性论证,造成设备购置的盲目性,企业向国家争设备,不怕多,而国家要调修设备,而企业宁肯闲置也不外调。对修理进行经济评价,明知再修是不经济的,也因修理基金只能用于修理,不能用于更新,其结果是多次重复修理,造成设备精度、性能逐渐卜-降,形成工艺装备的落后局面。    (3)重修理,轻改造    企业片面地追求成本降低,不惜拼设备,抓产量的现象普遍存在,对保管维护采取敷衍态度,使设备带病运行,等待大修。这样造成设备状态不良,致使运输质量低劣,同时也危及设备的安全运行。另一方卣还存在着维修费用冉高也可以报销,而更新和改造费用则困难重重,如此反复的结果是设备越来越旧,性能、精度下降,能源消耗增多,经济效果越来越差。    (4)修理组织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设备维修力量多数是“大而全”、“小而全”的落后结构,与专业化修理结构相比,占用设备多,利用率低;占用人员多,劳动生产率低,这不但使维修工作的经济效益差,而且严重阻碍企业的技术进步。    (5)设备维修制度尚待改革,监测技术,故障诊断技术尚待进一步发展    设备的保养修理基本上还是多年习惯的周期和周期结构,事实上这种“强制保养,计划修理”与设备的实际情况有很大出入,存在着过剩维修,不按照使用环境和作业条件硬性规定保养的间隔时间、大修的问隔时间。这种不合理的规定也完全忽略了设备本身的质量情况、维修保养情况和上次修理情况等。这种维修制度本身的片面性,限制了监测技术及诊断技术的应用。    (6)设备管理与维修技术力量薄弱,技术业务培训跟不上    设备管理、维修和操作水平与企业的生产发展有直接关系,是技术性较强的工作。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的现代化理论的学习和实践还只是开始,操作人员对日益发展的现代化设备技术要求还不适应,同时技术与业务培训上作也还跟不上需要。

 

标签: 机电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购物指南

支付方式

商家合作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

(c)2008-2018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由相关企业或个人自行免费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未证实。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QQ交流群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