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是否如此呢?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转载   2019-10-06 阅读:360
  客观地来看,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之后,中国经济确实已经到了一个转变的节点:劳动力由丰富正走向相对短缺,经济增长带来的财富效应也让“绝对的廉价”成为历史。对于这个大的趋势,应该有清晰的认识。但更要注意的是,虽然劳动力成本上升足够客观,影响却是有限的。因为工资仅仅是制造业综合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曾有一位从事服装行业的人士这样评价中国在制造业的优势:“我会把亚洲的加工点全部放在中国内地,因为中国工人的性价比最高。”她举了一个例子,同样一块面料,中国工人能做出10件衣服,而越南和马来西亚的工人能做出8件,蒙古的工人只能做出6件,大量原料被残次品消耗掉了。中国工人不仅节省原料,工作节奏也更快。综合算下来,还是中国工人创造的利润更大、成本更低。可以说,“去廉价化”的背后,中国制造的综合成本优势依然存在。

    除此之外,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不会大幅削弱“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国际市场完全可以消化。在“中国制造”的价值链中,劳动力成本只占总体生产成本的约1/3;而西方商品的最终零售价是中国出口价格的3-4倍。因此,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约占西方最终零售成本8%-9%。即使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翻番,西方的最终零售成本只需提高8-9个百分点即可。换句话说,国际市场的消费者有能力接受成本的转嫁。 

标签: 机电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购物指南

支付方式

商家合作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

(c)2008-2018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由相关企业或个人自行免费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未证实。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QQ交流群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