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简要分析现阶段农村水资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农村水污染的防治对策。在此基础上,阐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构建农村水资源管理体系的对策。
关键字:饮用水,农村,水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污染,
对策当我国城市因为人们生活和工业用水增加而面临缺水的时候,农村也正面临着水荒,特别是处于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的农村缺水更加严重。同时,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农村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用水效率低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着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加强农村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保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的需求,成了我们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概况农村饮用水主要来源于河水、井水、泉水等,基本上不采取什么净化措施就直接饮用或烧开饮用。2005年,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联合组织开展了以县为单元的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和复核评估工作,结果表明,到2004年底,全国尚有3.23亿农村人口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这些人口的地域分布情况为,东部地区7780万人,中部地区1.3亿人,西部地区1.15亿人。3.23亿饮水不安全人口中,各类饮水水质不安全的有2.27亿人,水量不足、取水不方便及供水保证率低的近9600万人。2.27亿水质不安全人口中,饮用水氟、砷含量超标的有5370万人,饮用苦咸水的有3850万人,地表或地下饮用水源被严重污染的涉及9080万人,饮用水中铁锰等超标的有4410万人。我国农村用水有以下特点:①人多量大;②用途多样化;③水源多为地表水及地下水。正是由于这些特点,造就了农村饮用水目前的状况,现阶段我国农村饮用水存在大量需解决的问题,见图1。
与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相比,由于所服务人口规模较小,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规模相对较小,其缓冲区也比较小,导致该类水源地更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二.导致农村饮用水水源不安全的因素目前,我国北方地区多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南方部分地区以江河湖泊水为主。农村饮用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水和水质污染程度严重。农村饮水不安全的原因既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以下是对农村饮用水不安全问题的成因分析。1.自然因素造成的问题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等问题形成自然原因主要是当地的气候条件、地质地形条件差、水资源量少且分布不均等原因形成。如氟是一个典型的亲石元素,它以zui大丰度出现于岩石圈,迄今自然界中含氟矿达110种以上,这些含氟矿经火山喷发、岩石的侵蚀淋溶、高温熔岩加强了氟化物向水环境中的转移;天然水体中砷的天然来源主要是由含砷土壤和岩石的风化、地质的变迁、含砷矿的淋洗、地下岩层矿物的溶解而进入水体的;地下水苦咸化的原因是地下岩层含盐量高,地势低洼,降雨量小,蒸发强烈及封闭型地质构造等。另外,部分水源中存在固有的有毒有害元素和致病微生物等也影响农村饮水安全。
2.饮水设备简陋、卫生条件差、集中供水率低目前,我国许多村屯还较多地存在这样的景象:水井周围10m以内,有很多厕所或粪坑、牲畜圈、污水沟等,而且不少水井只是几米深的浅水井。地表的污水通过渗透或直接流入井中,农民喝了受污染的水而发生疾病的现象时有发生。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排放量也在逐年增加。据估算,全国农村生活污水年排放总量约为108.2亿吨,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的东部和中部地区。农村人均日排放生活垃圾已达0.34kg。因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普遍缺乏基本的排水和垃圾清运处理系统,污水大多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或沉积在村边沟渠和村庄地面,降雨时zui终被冲刷进入水体。
3.工业污染造成农村水质恶化一些农村靠近工业区,工厂排放的废水经过多种途径进入村民饮用水源,工厂废气中的有害物质通过降雨、直接沉降等多种方式也进入到饮用水源。如安徽省奎濉河上游水污染严重,造成河道两岸25万人饮水困难;浙江桐庐县对234个农村供水站、91所学校、189所幼儿园饮用水卫生监测,其细菌指标合格率分别为:8.81%、49.45%和9%。生活饮用水污染造成了“水质型缺水”,有水不能用。
4.农业面源污染严重,造成了严重的水体污染面源污染是指在农民生活与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投入品,以及人畜粪便和垃圾随意排放,使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质、农药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通过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造成对江、河、湖泊等水体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影响范围大、因素多、方式复杂、强度难以定量评估等特点。农业固体废弃物未得到合理回收和利用。农作物秸秆是农业主要固体废物之一,大都没有经过综合利用,与生活垃圾一起四处堆放或沿河湖岸堆放。在降雨的冲刷下,其大量渗滤液排入水体或直接被冲入河道。每年大量农膜残存于耕地、土壤和流入沟河中,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
5.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中存在问题许多地区的农村饮用水存在安全问题也与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监管力量薄弱有关。现行的环境管理法律法规和制度,大部分都是针对工业和城市制定的,难以适应农村环境管理的需要。农村大部分地区的农户分散居住,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废物随意排放,监管十分困难。农业生产中的污染防治,很大的程度上主要靠农民的自觉行动。一些重污染企业为逃避监管,在农村地区建厂排污的现象较为普遍。
三.农村水污染的防治对策
.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立环境保护管理机制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我国也相继推出了各种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在农村环境方面,我国一部分省份推出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但是农村具体的环境保护条例去却严重缺乏,所以,应加快制定农村环境相关的具体条例,例如:《农村环境保护条例》、《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建立农村环境管理机制,可以通过以城带乡、以镇带村的方式带动农村环境保护,尽快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纳人城乡统筹的范畴,建立基础设施长效运行机制,朝城乡环保一体化发展。2.开发推广先进的小型污水处理技术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研制出先进的水处理工艺标准,以、低耗、低成本的污水处理技术来解决农村污水问题。由于农村基本没有污水处理工艺,加之农村财力有限,管理素质也不高,故要综合考虑当地各方面因素,开发和推广建设投资费用低、效果佳、运行管理简单的小型污水处理工艺。
3.发展生态农业所谓的生态农业就是在对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减少施用化肥和农药,或提高农药和化肥的利用率,鼓励施用天然肥料和实施秸杆还田技术。随着农业污染日益严重,故对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种植,应加决研制出高产、高抵抗力作物,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才能控制农业的污染,这就需要政府重视农业生态工程的研发和使用。例如,控制水体流失的工程、绿化造林的生态工程、控制农田径流污染的工程等、要从根源防治和制止农业污染,实现农村经济和环境的双赢。使农村整体效益达到zui大化,这就需要从粗放型de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为以科技为发展手段的精密型的生态农业生产,鼓励推行养殖业和种植业相结合的生态工程。
4.4.加强环保宣传,加快工业污染治理由于农民普遍环保意识不高,所以这就需要加强对农民的环保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宣传环保法律法规,来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当地政府要鼓励发展绿色农业,倡导农民在追求经济同时也注重环境质量,灌输绿色消费观念。企业在相关领导干部的选用上要综合考虑其素质,尤其是其是否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只有具有高管理水平和较强环保意识的领导才符合现代企业的要求,才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造成对环境的污染。要杜绝新的污染企业出现,对现有的企业要使用先进污水处理技术,加快对污水的处理,做到污水达标后才能排放,推行清洁环保的生产工艺。
5.积极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农村财力有限,制约了农村环保设施的建设工作。所以,要通过不同渠道来争取和利用资金,尤其国家和政府需要对此重视,并加大对农村环保的投人。力求解决制约农村建设和发展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加快对农村地区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改水改厕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农村水环境保护工作向良性的发展轨道进行。
四.农村水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对策造成我国农村水资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水资源自然分布不均、全球气候条件变化以及人口激增等。但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农村现行的水资源管理体制———管水部门重复设置、协调难度大、制度建设缺少人性化等。
五.为实现农村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笔者提出以下对策:
六.1.树立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相对于城市,农村对于节约用水的宣传非常少。所以针对农村水资源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在进行城市、工业节约用水宣传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农村生活、生产节约用水的宣传,广泛开展农村水资源知识的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认识,增强农村居民的节约用水意识。
七.2.建立统一的农村水资源管理机构现行农村水资源管理中,条块分割现象严重,各管水部门缺乏有效监督和协调,这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水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极为不利,也是造成农村水资源利用低效、污染严重和开采过度等问题的体制性根源。因此,必须彻底打破“多龙管水”的格局,将现有水资源管理部门统筹起来,建立统一的农村水资源管理机构,把农村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有效结合起来,实现水资源管理在空间与时间的统一、质与量的统一、开发与治理的统一、节约与保护的统一,并实行从供水、用水、排水到节约用水、污水处理再利用、水资源保护的全过程管理体制。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农村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八.3.健全农村水资源管理的法律制度通过法律途径加强农村水资源管理是依法治国的应有之意,同时为农村水资源管理的有效实施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也是水资源调配、节约、保护等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和方向。建国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多部关于水资源利用、保护和管理,防治水质污染和水害等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如1985年颁布的《地面水质量标准》、198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该法2002年重新修订)等,对水资源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水法的滞后性也逐渐凸显出来,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如地下水的保护,公众参与农村水资源管理的资格获取,节水农业建设等内容的缺失。因此,必须健全农村水资源管理的法律制度,加大水资源管理执法监督力度,提高水行政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以保证“依法治水”,并zui终实现农村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战略。
九.4.建立节水激励机制面对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节水将是缓解我国农村水资源压力的*出路:节水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供水成本、减少污水排放等。但是,由于现有的管理体制中普遍缺乏对节水的激励机制,大多数农民的节水意识和观念不强,水资源污染治理低效,节水投入不足,因而,必须建立包括农业用水总量动态控制监测、水权转让、水资源有偿使用和取水许可等制度方面的一整套的节水激励运作机制,充分调动农村水资源的使用者和管理者的积极性,实现水资源的利用和科学管理。
十.5.改善传统de农业灌溉设施国家应加强农业灌溉设施基础建设的投入。从灌溉源头上更新陈旧的水利设施,在水流过程中对水渠进行防渗处理或采用以管代渠方式,在灌溉作物时采用喷灌、微灌、滴灌等节水技术,发展各项节水技术的综合集成,zui大限度地减少农田灌溉各环节水的损失,提高水资源的总体利用效率。实现从传统的粗放型灌溉农业向节水的现代集约型灌溉农业的转变。
十一.6.保护好现有水资源保护好农村的现有水资源,要采取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处理相结合的方式。*,严格控制农村周边地区对河道的挖砂行为以及村属企业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防止地下水位下降;第二,要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防止水资源污染。要改变农村的生活就地排放的方式,采取一定的处理措施后再排放;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农药,杜绝使用国家禁用的农药;对一些大型养殖场的畜禽粪便及时处理,防止其在长期堆放过程中随雨水径流污染水源,为了使农村的畜牧养殖粪便得以处理,降低其对水资源的污染,可以在农村推广沼气工程。这样既减少了污染,又产生了供居民做饭、照明新能源沼气,同时也生产了比普通堆沤肥肥效更高的沼液、沼渣。
7.因地制宜发展节水型农作物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农业合理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证农业持续发展的宏观措施。不同作物具有不同的需水量和需水规律,要针对各地区的水资源条件,利用优化技术,把不同作物进行合理搭配,优化配水使水资源利用达到zui佳。目前一般品种每立方米水只能生产1kg粮食,而节水品种可达1.8~2kg。品种既是节水高产的内涵,又是节水技术的重要载体,不仅科技含量高,而且投入少、见效快。在农村干旱地区要加大抗旱品种的应用推广力度。
8.充分利用自然降水资源在水资源一定的情况下,自然界的雨水是水资源的*补给。对自然降水径流进行干预,通过一定的工程措施增加拦蓄入渗(如梯田)或减少蒸发(如覆盖)来利用雨水或通过一定的汇流面将雨水汇集蓄存,到作物需水关键期进行补灌的主动利用。在干旱缺水的丘陵山区,选择有一定产流能力的坡面、路面、屋顶,或经过夯实防渗处理的地方,作为雨水汇集区,将雨水引入位置较低的水窖或水窑内储存,经过净化处理,供农村人畜饮水和农作物灌溉用水。
9.推进水资源管理的民主进程现有的农村水资源管理主要通过水行政管理部门单方面的管理行为来实现,监督乏力、水资源信息不对等、公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长期存在,这也是水事纠纷不断、水行政管理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广开言路、积极推进水资源管理的民主进程,这不仅能增强公众的水资源忧患意识,及时化解各类水事纠纷,而且能够对水行政行为进行有效监督,促进水行政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五.结语
农村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是农业稳定发展的先决条件,我们应该保护农村水资源,采用优化配置的方针,在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并重的原则下,加强农业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保障农村人口的生活、生产用水安全,保障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我国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