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文从两个方面解析了我国机器人为什么发展速度如此之快。
中国是世界上使用工业机器人最多的国家。201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的销量达到87000台,占全球市场的30%左右。而2016年,欧洲和美洲总的机器人销量达到了97300台(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据)。另外,在2005年至2016年期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运营库存以年均38%的速度增长。
是什么推动了中国机器人的崛起?在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专家深入探讨了我国工业机器人快速发展的潜在因素。通过一项新的CEES(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专家收集到了全球第一批公司级的机器人使用数据,并从供需双方提供了可能的解释。
(图为2016年全球主要国家的机器人运营库存)
这个图显示出了中国机器人的巨大优势。2016年,全球五大机器人市场(中国、日本、美国、韩国和德国)占据了全球的机器人运营库存的72%。同年,中国的机器人运营库存已飙升至339970台,占全球总存量的19%。
市场因素与政府政策的相互作用
中国机器人应用的产业结构与日本、美国、韩国和德国等主要机器人市场类似。汽车和电子行业的机器人使用率最高,占总库存量的69.2%。这对中国机器人的未来发展有重要意义。自2008年以来,我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国家。事实上,自2009年以来,我国的汽车年产量已超过美国和日本的总产量。并且,我国在全球电子产业中也占据主导地位:全球70%以上的电脑和电子产品都是由中国制造。而这些产业也会继续扩张,这意味着中国未来将成为更重要的机器人用户。
研究专家在需求方面研究了两组因素。一是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幅度下降和工资的上涨,这也是许多国家都在处理的问题。二是中国的产业政策,其驱动因素是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的迫切需要。
(图为15-64岁人口的增长下降趋势)
此图显示了工作年龄人口的年增长率。2003年达到峰值,约为1770万,但此后一直下降,并在2015年转为负数。城市工人的工资也在上涨。从2005年到2016年,中国城镇就业人口的实际工资年均增长率为10%(按中国GDP平减指数调整),制造业中的年工资增长率为9.7%。
除了这些市场因素外,近年来中国政府也在积极推动工业机器人的生产和使用。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部)发布了《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文件。2015年,《中国制造2025》推出后,这些举措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计划到2020年,每年生产10万台工业机器人,而且达到每一万名工人就有150台机器人的密度。另外,2016年,工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及财政部联合发布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促进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更加广泛,比如服务业。
就公司层面而言,研究专家发现,这两个因素:劳动力市场力量和政府政策,对企业决定是否采用机器人至关重要。具有更高的资本-劳动力比率的公司、员工工资更高的公司,都更有可能采用机器人。从人工周转率来看,自愿的人工周转与机器人采用呈正相关,而非自愿的周转则呈负相关(这表明员工周转是导致采用机器人的原因,而不是采用机器人所导致的后果)。另外,有15%的使用机器人的公司已获得特定的机器人采用补贴,而且如果公司的CEO是党员的话,则他们更倾向于采用机器人。
目前的技术乐观
鉴于我国通过产业政策积极推动机器人的采用和生产,我国政府似乎并不担心破坏性机器人技术可能会带来的坏处。同样,研究专家在与公司老板和员工进行采访时也发现,他们并没有对机器人代替人类工作感到紧张。鉴于此,研究人员也从政府、雇主和工人的角度提供了一些可能的解释,说明了为什么中国对机器人持乐观态度。
政府制定政策的动机是受到高劳动力成本和劳动力短缺的挑战,以及引领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必要性。我国政府认为机器人技术(和自动化)是一种积极现象,是中国崛起成为世界大国所必需的科学技术进步。自19世纪40年代的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经历了太多的外国侵略,其中很多都归因于当时的技术落后。而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国必须真正利用科学技术。
对于雇主来说,劳动力挑战确实是采用机器人的重要考虑因素。而对于员工而言,高自愿周转率以及缺乏强大而独立的工会可能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他们对机器人使用的不满度。
然而,面对着我国机器人的快速发展,我们还是需要继续关注制造企业的未来发展情况。
声明:本文为转载类文章,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QQ: 2737591964),不便之处,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