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伺服驱动器报警代码
一、报警显示的含义
序号 | 显示 | 名称 | 说明 | 种类 |
1 | oc1 | 过电流1 |
重大故障 | |
2 | oc2 | 过电流2 | ||
3 | oS | 超速 | ||
4 | Hu | 过电压 | ||
5 | Et1 | 编码器异常1 | ||
6 | Et2 | 编码器异常2 | ||
7 | ct | 控制电路异常 | ||
8 | dE | 存储器异常 | ||
9 | Fb | 保险丝断 | ||
10 | cE | 电机组合异常 | ||
11 | tH | 再生晶体管过热 | ||
12 | Ec | 编码器通信异常 | ||
13 | ctE | CONT重复 | ||
14 | oL1 | 过载1 | ||
15 | oL2 | 过载2 | ||
16 | rH4 | 浪涌电流抑制电路异常 | ||
17 | LuP | 主电路电压不足 |
轻微故障 | |
18 | rH1 | 内部再生电阻过热 | ||
19 | rH2 | 外部再生电阻过热 | ||
20 | rH3 | 再生晶体管异常 | ||
21 | oF | 偏差超出 | ||
22 | AH | 放大器过热 | ||
23 | EH | 编码器过热 | ||
24 | dL1 | ABS数据丢失1 | ||
25 | dL2 | ABS数据丢失2 | ||
26 | dL3 | ABS数据丢失3 | ||
27 | AF | 多旋转溢出 | ||
28 | ' E | 初始化错误 | ||
29 | ¯PoF | 未给伺服电机通电 | 防撞开关急停 | |
30 | ¯Pn0 | 速度零停止(通过输入强制停止信号,以速度零停止) | 介质定位装置没有放下 | |
31 | =PP1 | 脉冲列输入运行中 | 正常状态显示 | |
32 | =Pot | 检测正/负方向的超程信号中 | 原点位置时显示(Y向驱动器显示) |
二、报警的处理方法:
oc1 过电流1:从伺服放大器输出的电流超过规定值 oc2 过电流2: | |
原因 | 措施 |
伺服电机的输出配线错误 | 修复动力线(U、V、W)的配线 确认电线(目测、导通检查),并更换 |
伺服电机的输出配线短路 | |
伺服电机绝缘不良 | 绝缘电阻测定(对地间在数MΩ以上) |
伺服电机的故障 | 线间电阻测定(各线间为数Ω) |
再生电阻器的电阻值不合适 | 更换为可适用范围的再生电阻器 |
因编码器的异常引起的电流不平稳 | 更换伺服电机 |
未接地线 | 连接地线 |
oS 超速: 伺服电机的转速超过最高速度的1.1倍 | |
原因 | 措施 |
伺服电机的输出配线错误 | 修复动力线(U、V、W)的配线 |
伺服电机的转速超速 | l 延长PA1_37:加速时间 l 增大PA1_52:一次延迟S形时间常数 l 提高PA1_15:自整定增益1 |
Hu 过电压:伺服放大器内部直流电压高于上限值 | |
原因 | 措施 |
电源电压过高(刚接通电源后) | l 确认电源电压在规格范围内 l 若有功率改进用电容器则插入电抗器 |
外部再生电阻器的未连接或误配线 | 连接外部再生电阻器 |
再生晶体管破损 | 更换伺服放大器 |
Et1 编码器异常1: 编码器的1转位置检测异常 Et2 编码器异常2 :编码器存储数据的读取异常 | |
原因 | 措施 |
来自编码器的数据异常 | 使用屏蔽线以免爱噪音影响 |
编码器出现故障 | 更换伺服电机 |
ct 控制电路异常: 伺服放大器内部的控制电源电压存在异常,内部电路有出现的故障的可能性 | |
原因 | 措施 |
伺服放大器出现故障 | 即使再次接通电源也未恢复时,更换伺服放大器 |
dE 存储器异常: 伺服放大器内保存参数数据损坏 | |
原因 | 措施 |
存储器的内容已破损 | l 在PC加载器上读取参数,再设定以红字显示的参数 l 实行参数的初始化 l 采取上述对策后仍未恢复,则更换伺服放大器
|
参数的改写次数超过10万次 | 更换伺服放大器 |
Fb 保险丝断 :伺服放大器主电路的保险丝断线 | |
原因 | 措施 |
保险丝断线 | 更换伺服放大器 |
cE 电机组合异常 :连接的伺服电机与伺服放大器的功率、型号不同 | |
原因 | 措施 |
伺服电机与伺服放大器的功率、型号不同 | 确认伺服电机及伺服放大器功率、型号 |
tH 再生晶体管过热 :内置于伺服放大器的再生处理用晶体管过热 | |
原因 | 措施 |
电源电压过高(刚接通电源后) | l 确认电源在规格范围值内 l 若有功率改进用电容器则插入电抗器 |
再生电力过大 | l 延长减速时间 l 降低伺服电机的转速 l 延长停止时间降低再生频度 |
Ec 编码器通信异常: 未能与伺服电机内部的编码器通信 | |
原因 | 措施 |
编码器的串行通信异常 | l 电线的确认(目测、导通校验)与修复 l 确认并修复编码器电缆的断线状态 l 插入铁氧体磁心 |
配线断线或接触不良 |
ctE CONT重复:伺服放大器的指令序列输入端子的分配重复 | |
原因 | 措施 |
多个端子分配同一输入信号 | CONT信号设定时不要设定同一序号 |
oL1 过载1:轴锁定等在短时间检测出的报警 oL2 过载2:转矩的有效值超过伺服电机的容许值 | |
原因 | 措施 |
伺服电机不能机械性旋转 | l 确认并修复动力线(U、V、W)的配线 l 确认制动器是否在运行 |
较之伺服电机功率机械系统较重 | l 根据负载率重新检查伺服电机功率 l 若转速低则装入减速机 l 升降机械停止时以制动器保持 |
加减速频度及运行频度高 | 延长单循环时间,降低运行频度 |
伺服放大器破损 | 更换伺服放大器 |
LuP 主电路电压不足:供给伺服放大器的主电源低于规格范围内的最低电压 | |
原因 | 措施 |
因瞬间断电等引起的电源电压下降 | l 确认是否会发生瞬间断电的电源环境,改善电源环境 l 电源功率及变压器功率的确认及其改善 |
rH1 内部再生电阻过热:内置于伺服放大器的再生电阻器的电力消耗量超过上限值 | |
原因 | 措施 |
电源电压过高(刚接通电源后) | l 确认电源电压在规格值内 l 若有功率改进用电容器则插入电抗器 |
根据上下搬运及卷绕用途不可消耗再生电力 | l 延长减速时间 l 降低伺服电机的转速 l 延长单循环时间,降低运行频度 |
未连接再生电阻 | 正确连接,将PA2_65置于0或2 |
rH2 外部再生电阻过热:外部再生电阻过热信号(b接点信号)运行(释放) | |
原因 | 措施 |
电源电压过高(刚接通电源后) | 确认电源电压在规格值内 |
根据上下搬运及卷绕用途不可消耗再生电力 | l 延长减速时间 l 降低伺服电机的转速 l 延长单循环时间,降低运行频度 l 提高外部再生电阻器的功率 l 安装配重 |
外部再生电阻过热信号的误配线 | 正确连接 |
rH3 再生晶体异常:伺服放大器内置的再生处理用晶体管出现故障 | |
原因 | 措施 |
再生晶体管发生短路故障 | 因再次接通电源重新显示时,更换伺服放大器 |
注意:若再生晶体管发生生短路故障则有可能引起火,因此再生晶体管异常报警信号输出时请迅速将主电源置于OFF |
rH4 浪涌电流抑制电路异常:抑制电源接通时的浪涌电流的伺服放大器内部电路有可能发生故障 | |
原因 | 措施 |
伺服放大器出现故障 | 更换伺服放大器 |
周围温度超过55℃ | l 将周围温度保持在40℃以下 l 若伺服放大器附近存在发热体则拉开距离 |
注意:若周围温度在55℃以内,检测到该报警的情况下,不要再次运行,请更换伺服放大器 |
oF 偏差超出:偏差超出检测值设定的伺服电机旋转量的位置偏差量累计于伺服放大器内部 | |
原因 | 措施 |
动力配线的连接错误(将伺服ON置于ON时发生报警) | 确认并修复动力线(U、V、W)的配线 |
伺服电机不能机械性旋转 | 确认制动器是否在运行 |
输出转矩小 | 增大PA1_27,28 :转矩值限制值 |
偏差超出检测宽度小 | 增大PA2_69:偏差超出检测值 |
成为P控制状态 | 将P运行信号OFF |
增益低 | 实施增益调整 |
脉冲列频率的加减速过急 | 延长加减速时间 |
AH 放大器过热:伺服放大器超过容许温度 | |
原因 | 措施 |
周围温度超过55℃ | l 将周围温度保持在40℃以下 l 若伺服放大器附近存在发热体则拉开距离 |
注意:有可能在有效转矩超过100%的情况下使用。请通过触摸屏或者PC加载器确认有效转矩,在100%以内使用。 |
EH 编码器过热:伺服电机内的编码器超过容许温度 | |
原因 | 措施 |
周围温度高 | l 将伺服电机的周围温度保持在40℃以下 l 存在妨碍放热的障碍物时,将其排出 |
有效转矩超过额定 | 延长单循环时间,降低运行频度 |
dL1 ABS数据丢失1:电池不足、编码器电缆断线 dL2 ABS数据丢失2:编码器内部的多数旋转数据异常 dL3 ABS数据丢失3:通过ET发生报警时的再通电检测 | |
原因 | 措施 |
dL1报警发生 | l 确认并修复编码器电缆是否断线 l 更换电池 l 因电池电压降低触摸屏上出现警告显示 |
dL2报警发生 | 若以位置预置不能解除,则更换伺服电机 |
dL3报警发生 | l 以位置预置能解除dL3,但残留ET报警 l 若不能解除ET报警则更换伺服电机 |
AF 多旋转溢出:伺服电机的输出轴旋转了-32766~+32765以上 | |
原因 | 措施 |
伺服电机旋转量大 | l 确认伺服电机旋转量 l 以PC加载器等确认目前位置 |
' E 初始化错误:编码器内部的初始位置不能确立 | |
原因 | 措施 |
编码器出现故障 | 更换伺服电机 |
在伺服电机从外部旋转的(250r/min以上)状态将电源置于ON | 伺服电机停止状态时即使再次接通电源也不恢复时,则更换伺服电机 |
¯PoF 紧急停止 | |
原因 | 措施 |
触碰到设备的防撞装置 | 检查防撞装置,并恢复到正常状态 |
¯Pn0 速度零停止 | |
原因 | 措施 |
介质定位旋钮没有放下 | 检查并恢复介质定位旋钮到正常状态 |
=PP1 | X方向伺服驱动器正常状态下显示 Y方向驱动不在原点时运行状态显示 |
=Pot | Y方向伺服驱动器显示 Y方向驱动器处于原点位置时显示 |
三、关于报警复位
存在报警复位不能解除的报警。对于报警复位不能解除的报警,请在切为一次电源后(或切断前)按照“第三节报警的处理方法”排除报警原因,然后再次接通电源,以此进行复位。
报警复位可以解除的报警 | 报警复位不能解除的报警 | ||
显示 | 名称 | 显示 | 名称 |
oc1 | 过电流1 | Et1 | 编码器异常1 |
oc2 | 过电流2 | Et2 | 编码器异常2 |
oS | 超速 | ct | 控制电路异常 |
Hu | 过电压 | dE | 存储器异常 |
tH | 再生晶体管过热 | Fb | 保险丝断 |
Ec | 编码器通信异常 | cE | 电机组合异常 |
oL1 | 过载1 | ctE | CONT重复 |
oL2 | 过载2 | rH3 | 再生晶体管异常 |
LuP | 主电路电压不足 | rH4 | 浪涌电流抑制电路异常 |
rH1 | 内部再生电阻过热 | dL1 | ABS数据丢失1* |
rH2 | 外部再生电阻过热 | dL2 | ABS数据丢失2* |
oF | 偏差超出 | dL3 | ABS数据丢失3* |
AH | 放大器过热 | AF | 多旋转溢出 |
EH | 编码器过热 | ' E | 初始化错误 |
报警的复位按以下任意方式进行:
l 将报警复位(RST:指令序列输入信号)置于ON一次后再置于OFF。
l 触摸屏上的试运行模式[FnOS]:实行报警复位。
l 在报警显示画面上同时按住[Λ]键和[V]1秒钟以上。
l 使用PC加载器的“监控”指令上的报警复位。
l 报警复位后,返回到参数“PA2_77:初始显示(触摸屏)”上所设定的显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