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矿性质
湖南某白钨矿石属于斑岩型白钨矿,伴生少量锡石。金属硫化矿物的数量较少,但种类较多,有黄铁矿、白铁矿、磁黄铁矿以及微量的辉铋矿、闪锌矿等。白钨矿的嵌布粒度偏细且不均匀,主要粒度范围在0.01~0.08mm,粒度上限0.3mm。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长石、黑云母、白云母,其次为黄玉、重晶石、石榴石、磷灰石、电气石、萤石、方解石等。该白钨矿多元素分析和钨物相分析结果见表1、表2。
表1 原矿多元素分析结果∕%
表2 原矿钨物相分析结果
由表1、表2可知,可回收的有价元素为钨,白钨矿的占有率达94.05%。
经鉴定,白钨矿主要以半自形晶粒状、不规则粒状单粒或数粒零星分布在矿石缝隙中,或分布于黑云母边缘和解理缝隙中。
二、选矿试验研究
(一)选矿工艺流程的确定
由于主要回收的矿物白钨矿结晶粒度较细,宜用浮选工艺回收,而矿石中又含有一定量的硫化矿,将会影响最终白钨精矿品位,因此,在选钨之前应预先脱除硫化矿。根据探索试验和条件试验,确定采用“优先浮硫-白钨常温粗选-钨粗精矿加温精选”的工艺流程。
(二)磨矿细度的影响
磨矿细度试验流程如图1所示,结果见图2。从图2试验结果可知,随着磨矿细度的增加,粗精矿WO3含量下降,WO3回收率增加。考虑到磨矿成本和工业上实现的难易度,选择磨矿细度为-200目占72%。
图1 优先浮硫-白钨常温粗选试验原则流程
图2 磨矿细度试验结果
(三)捕收剂种类的选择
目前,白钨矿浮选的捕收剂种类较多,因此选择了4种常用捕收剂进行试验。试验原则流程见图1,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用GYR作选钨捕收剂,粗精矿(WO3)品位和回收率相对较好。
(四)白钨常温粗选条件试验
1、调整剂Na2CO3用量的影响
Na2CO3既可调节矿浆的碱度,改变白钨矿表面活性,又可调整矿浆粘度和分散矿泥。Na2CO3用量试验原则流程见图1,试验结果见图3。从图3可知,随着Na2CO3用量增加,钨精矿WO3品位增高,而回收率下降。综合考虑,选择Na2CO3用量为1000g∕t。
图3 调整剂Na2CO3用量的影响
2、调整剂水玻璃用量的影响
水玻璃(Na2SiO3)对白钨矿浮选影响很大,因为它对萤石、方解石、白钨矿等含钙矿物有抑制作用。用量小,脉石矿物不能得到有效的抑制,粗精矿含WO3量偏低;用量大,则白钨矿受到抑制,钨回收率低。水玻璃(Na2SiO3)用量试验原则流程见图1,试验结果见图4。从图4结果可知,随着水玻璃用量的增加,钨精矿品位提高,但回收率减少。综合考虑,选择Na2SiO3用量为1000g∕t。
图4 水玻璃用量试验结果
表3 捕收剂对比试验结果
3、捕收剂GYR用量的影响
GYR用量试验原则流程见图1,结果见图5。从图5可知,随着捕收剂用量的增大,回收率提高,但钨精矿品位下降。综合考虑,GYR粗选用量为300g∕t。
图5 GYR用量试验结果
(五)钨粗精矿精选水玻璃用量的影响
白钨粗精矿精选是白钨浮选的关键。目前,国内外对白钨粗精矿精选工艺有两种,即加温精选法和常温精选法。加温精选法由于生产上易控制,钨精矿质量稳定,因此被普遍采用。加温精选时,白钨粗精矿一般浓缩到50%左右的浓度,加水玻璃(Na2SiO3)搅拌,加温至90℃,保温1h,然后稀释到20%左右的浓度进行精选。水玻璃(Na2SiO3)用量是影响精选指标的重要因素,其试验结果见表4。从表4可知,随着水玻璃(Na2SiO3)用量增加,钨精矿(WO3)品位呈上升趋势,但回收率逐渐下降。综合考虑,选择Na2SiO3用量为1000g∕t。
表4 加温精选Na2SiO3用量试验结果
(六)白钨矿选矿工艺全流程闭路试验
白钨矿浮选闭路试验工艺流程及条件见图6,试验结果见表5。
图6 白钨矿浮选闭路试验工艺流程
表5 白钨矿选别全流程试验结果
三、结论
(一)该钨矿属斑岩型白钨矿床,伴生少量锡石。金属硫化物的数量较少,但种类较多,有黄铁矿、白铁矿、磁黄铁矿,以及微量的辉铋矿、闪锌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长石、黑云母、白云母、黄玉、重晶石、石榴石、磷灰石、电气石、萤石、方解石等。白钨矿结晶粒度在0.01~0.3mm之间。矿石中主要回收的矿物为白钨矿,硫化矿中有用矿物少,没有回收价值。
(二)采用“优先浮硫-白钨常温粗选-粗精矿加温精选”的工艺流程,对含WO30.41%的原矿,获得了白钨精矿含WO3 66.20%、回收率81. 27%的技术指标,使钨得到了较好的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