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主要产硼国家之一,也是发现和利用硼矿最早的国家,早在公元720年的藏文《四部医典》一书中就有关于用硼矿入药治病的记载。
中国硼矿的地质勘查工作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初。在1951~1953年期间,中国科学院曾对西藏地区的班戈错做过调查工作。西藏地质局也于1956年首次对班戈错等地方的硼砂进行过专业普查工作。尔后,在1958~1963年期间,又有几个有关单位陆续在西藏的其他地区进行了硼矿的勘探和科研工作,并对西藏的盐湖硼矿作出了初步评价。
1957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和地质部的矿物原料研究所对大柴旦湖进行钻探时发现了湖底硼矿。1958年青海地质局又发现了大柴旦的湖岸硼矿。
70年代至80年代中,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研究所等又对青海地区的另外一些盐湖陆续进行了调查研究。这些研究工作为开发利用该地区的硼资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继湖南省七里坪的镁质夕卡岩硼矿发现之后,又于70年代末,在江苏、浙江以及广西等省(区)相继发现了类似的硼矿床。
70年代初,河北省地质局在该省(今属天津市)的蓟县-平谷一带的中元古界含锰层位中发现了锰方硼石,使中国硼矿床增添了一个新的类型。
中国还是世界上最早开采硼砂的国家。早在公元1563年,中国已经在西藏建立了手工作坊,从事天然硼砂的开采加工,并将其产品销往欧洲。新中国成立之前,在柴达木盆地的大柴旦湖滨开始土法生产硼砂。1958年,在青海大柴旦建成一个硼砂厂,利用大、小柴旦湖的钠硼解石生产硼砂,一直延续至今。
5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在辽宁东部和吉林南部已有数个矿山开采原生硼矿,并先后建立了一系列硼砂、硼酸等硼化工产品的生产厂。目前,该地区仍是中国最重要的硼原料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