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素在作物中的作用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转载   2019-10-14 阅读:781

我国土壤缺仅次于缺氮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3/4。磷肥用量也仅次于氮肥,肥效显著。它对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产稳产田起着重要作用。

磷是作物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它对作物的生长、产量的高低、品质的优劣,均有显著的影响。

一、磷素的生理作用

磷素(P2O5)在作物体中含量约占干物重的0.2%~1.1%。磷的含量在作物种子中仅次于氮,但不同作物差异很大。如禾谷类作物的种子含磷素0.6%~0.8%,油料作物中的大豆、花生含1%左右,甜菜的块根仅约占0.16%。

(一)磷素的生理作用  它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元素之一,其他元素不能代替。磷素是核酸、核蛋白、磷脂、植素、磷酸腺苷和酶的组分,并参与作物体内多种代谢过程。核蛋白由核酸与蛋白质合成,是细胞核和原生质的主要成分,多分布在幼叶、新芽、根尖等生长旺盛部位,担负着细胞增殖和遗传变异功能。磷脂与蛋白质形成膜质结构,既具有亲水性又具有疏水性,可增强细胞的渗透性;磷脂又是含有酸性基、碱性基的两性化合物,扩大酸碱度的调节,可提高作物抗盐碱能力。植素是种子中磷的一种贮存形式,植素含量高时种子质量也好,并有利于生育后期淀粉的积累。磷酸腺苷是作物体内能量贮存和供应的中转站。酶与磷酸盐参与作物体内物质的合成、运转及各种生物代谢。

(二)磷素对作物品质的影响  磷素充足能促进作物体内的物质合成和代谢,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也得到提高和改善。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在河北缺磷地块增施磷肥,小麦的子粒和秸秆含磷量分别增加16%和51%。作物体内氮、磷含量的改善,可增加产品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

增施磷肥可防止植株因磷素不足,造成碳水化合物转移受阻,糖类在叶片中积累增加,形成较多的花青素,影响产品的外观,如玉米、番茄和油菜等茎叶上,可明显地出现紫红色的条纹或斑点。磷素充足,种子中的植素含量高、质量好,出芽生根速度就快。磷素不足,产品的耐贮藏性差,薯类作物的薯块也变小。

二、磷肥的增产效果

1994年我国磷肥(P2O5)施用量为969万吨(包括复合肥中所含的磷),占化肥总施用量的29.2%。氮(N)、磷(P2O5)比为1比0.47。在施用农家肥或氮、钾肥的情况下,各种作物施用磷肥均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据全国化肥试验网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大量试验结果,在现有的施肥水平下,每千克磷肥(P2O5)平均约增产粮食4.3~9.7千克,皮棉0.7千克,大豆2.7千克,油菜子6.3千克,花生2.5千克,甜菜47.7千克,甘蔗茎80千克,马铃薯33.2千克,胡麻1.9千克(表1)。

表1  不同作物的磷肥(P2O5)肥效      (单位:千克)

作物

试验
个数

667米2
施磷肥

每千克
磷肥增产

作物

试验
个数

667米2
施磷肥

每千克
磷肥增产

水稻
小麦
玉米
高粱
谷子
青稞
棉花(皮棉)
大豆

921
1851
1040
129
48
33
97
134

3.9
5.4
5.6
6.1
4.0
3.0
6.6
6.3

4.7
8.1
9.7
6.4
4.3
4.7
0.7
2.7

油菜(子)
花生
甜菜
胡麻
茶树
马铃薯
甘蔗茎

97
21
51
63
9
44
46

4.4
7.3
6.3
4.2
8.0
4.0
3.0

6.3
2.5
47.7
1.9
5.3
33.2
80.0

以上试验是在相同量的氮肥或氮、钾肥的基础上施用磷肥,磷肥品种以普钙为主。从试验结果看出:粮食等多数作物的当季肥效只有氮肥的40%~50%。但磷肥在土壤中残留量大,后效一般可维持5~10年,而氮肥仅1~2年。磷肥的累计肥效往往大于氮肥。

三、作物磷素缺乏症状

作物潜在缺磷阶段从外观上难以诊断,只是当缺磷严重时,在田间可见到:水稻出现“僵苗”、“坐蔸”,小麦形成“小老苗”,玉米的穗秃顶增长,油菜脱荚,果树花果脱落。禾谷类作物缺磷时,植株分蘖、抽穗、开花和成熟延迟;水稻叶片直立,叶色浓绿,下部叶尖枯萎呈黄褐色。磷肥施用过量,不像氮肥那样敏感,但易引起作物早衰,影响产量和效益。

标签: 作物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购物指南

支付方式

商家合作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

(c)2008-2018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由相关企业或个人自行免费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未证实。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QQ交流群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