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浸出可用于处理硅酸盐型或碳酸盐含量较少的氧化铜矿、混合矿、贫矿、表外矿、废石、尾矿、含铜炉渣和采空区及废矿井中的残矿等。
一、细菌浸矿剂的制备与再生
目前用于铜矿浸出的细菌主要有氧化铁硫杆菌、氧化铁菌的氧化硫杆菌等多种。在酸性条件下,它们都能很快将硫酸亚铁氧化为硫酸高铁(其氧化速度比自然氧化高112~120倍),将元素硫及低价硫氧化为硫酸。
工业上制备细菌浸矿剂一般包括下列步骤:
(一)准备一定数量的亚铁培养液,其主要成分为硫酸亚铁,可以利用含亚铁离子的酸性矿坑水,铁置换铜以后的母液或用硫酸溶液解废铁等方法制取。此外,培养液中必须加入一定量的培养基,对氧化铁硫杆菌而言,主要加(NH4)2SO4和K2HPO4。
(二)用10%的硫酸将pH值调至1.8~2.0。
(三)接菌种,为保证一定氧化速度,一般接种量应不少于溶液量的1/10,若采用连续培养法则不受此限制。
(四)在适宜的温度条件(20~35℃)下不断鼓入空气,直至溶液中的高价铁含量达到要求时为止。
浸矿剂再生有两种方法,即间断培养方法和连续培养方法。间断培养是将培养完毕的菌液的70%~80%用于浸矿,20%~30%的菌液(称老液)作为菌种留在培养池中,重新加入尾液进行再生。连续法是使尾液从培养池的一端源源不断地流入,而培养好的浸矿剂则从培养池的另一端不断流出,再生过程是连续的。再生时一般保持pH=1.5~3.0,温度30℃左右,不断鼓入空气,并加入适量的培养基。
二、细菌浸出工艺
细菌浸出工艺一般包括下列作业:
(一)矿石准备作业。根据矿石特性和后续作业工艺要求,将铜矿石碎磨至一定粒度,然后堆成矿堆或装入浸出槽中。若采用就地浸出的方法,则需选择布液和集液的方法,开挖一些沟槽,以利于浸矿剂和浸出液的流动。
(二)浸出。细菌浸矿法一般用于处理贫矿,常用渗滤出法,根据具体条件可用堆浸、槽浸或就地浸出,可直接获得供后续处理的澄清出液。某些富矿等也可用细菌搅拌浸出的方法,浸出矿浆经固液分离才能得到澄清含铜浸出液。
(三)回收有用成分。从浸出液中提铜,可用铁置换法,沉淀―浮选法或萃取―电积法等多种。
细菌浸出工艺流程,按照处理的矿石性质、处理的方法及要求的不同,细菌浸出流程亦有所不同。图1列举了利用氧化铁硫杆菌循环浸出铜的混合矿的流程。 图1 用氧化铁硫杆菌浸出混合矿的流程图
三、细菌浸出生产实践
国内某矿属沉积铜矿床,原生铜矿经后期次生渗滤富集形成可采矿体。铜矿体以次生硫化铜为主,次生硫化铜矿物主要为辉铜矿占79%,原生硫化铜占9%,氧化铜占12%。脉石矿物以石英、长石为主。
该矿采用氧化铁硫杆菌进行渗滤池浸,生产流程为细菌浸出―萃取―电积工艺。生产实践表明,约50%的铜浸出速度较快,其余50%的浸出速度较慢。为适应这一特点,生产中采用浸出初期大量放液以加速浸出,浸出后期采用休闲和翻晒矿的方法以加速硫化铜矿物的氧化,同时为满足后续萃铜要求,浸出后期相应降低浸矿剂的酸度以提高浸液的pH值。采用9个渗滤轮流渗浸以保证浸液中铜含量较恒定,浸矿周期为60~90d,铜浸出率79.5%,其中原生硫化铜为42.9%,次生硫化铜为77.4%,氧化铜为93.6%。
浸液经澄清砂滤后用7%N-510的200号溶剂油溶液进行四级逆萃,萃取率为85%。负载有机相铜含量为1.4g/L,采用含硫酸200g/L和含铜40g/L 的废电解液进行三级反萃,反萃率达99%。富铜液组成:铜45g/L,硫酸200g/t,铁6.5g/L。
电积时以含锑8%的铅锑合金板为阳极,不锈钢板为阴极,槽压为1.9~2.1V,电流密度为111A/m2,同极距为100mm,富铜液流量为5.6L/min。
由于细菌浸出时,浸出周期长,浸出率低,因此在生产中推广和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但对于一些贫矿,细菌浸出还是有其优势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