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时金浸出率的影响因素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转载   2019-10-14 阅读:756
    氰化时的浸出率的影响因素有:氰化物和氧的浓度、矿浆PH值、金矿物的原料性质、浸出温度、矿泥含量、矿浆浓度及浸出时间等。    浸出时氰化物浓度一般为0.03%~0.08%,金的溶解速度随氰化物浓度的提高而呈直线上升到最大值。然后缓慢上升,当氰化物浓度达0.15%时,金的溶解速度和氰化物无关,甚至下降(因氰化物水解)。金的溶解速度随氧浓度上升而增大,采用富氧溶液或高压充气氧化可以强化金的溶解。    氰化试剂溶解金的能力为:氧化铵>氰化钙>氰化钠>氧化钾。氰化钾的价格最贵,目前多数使用氰化钠,氰化物的耗量取决于物料性质和操作因素,常为理论量的20~200倍。    物料性质影响金的浸出率。氰化法虽是目前提金的主要方法,但某些含金矿物原料不宜直接采用氰化法处理,若矿石中、硫、、磁矿、百铁矿等组分含量高时将大大增加氰化物耗量或消耗矿浆中的氧,降低金的浸出率。矿石中含碳高时,碳会吸附已溶金而随尾矿损失,预先氧化焙烧或浮选方法可除去有害杂质的影响。    氰化物的水解反应为:KCN+H2O←→KOH+HCN↑     因此挥发出有毒的HCN;加入石灰使氰化物水解减弱,上式反应向左方向进行,减少氰化物的化学损失。石灰还有中和酸类物质的作用,并可沉淀矿浆中的有害离子,使金的溶解处于最佳条件,常用石灰作保护碱。石灰加入量使矿浆PH值达到11~12为宜,矿浆PH值过高时对溶金不利。    金粒大小主要影响氰化时间,粗金粒(>74微米)的溶解速度慢。所以氰化以前采用混、重选或浮选预先回收粗粒金是合理的。在磨矿过程中使细金粒充分单体解离仍是提高金的浸出率的重要因素。    氰化时矿混含量和矿浆浓度直接影响组分扩散速度。矿浆浓度应小于30%~33%,矿泥多时矿浆浓度应小于22%~25%,但浓度不宜过低,否则增加氰化物的消耗。    氰化时间因物料性质、氰化方法及氰化条件而异。一般搅拌氰化浸出常大于24小时,有时长达40小时以上,氰化化金时需72小时,渗滤氰化浸出需5天以上。
标签: 浸出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购物指南

支付方式

商家合作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

(c)2008-2018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由相关企业或个人自行免费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未证实。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QQ交流群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