钼选矿技术新进展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转载 2019-10-14 阅读:686
近10多年来,世界钼选矿技术有了较大突破,获得了飞速发展,这些主要反映在设备、药剂和工艺上。 1、设备 (1)大型化:近十多年来,选厂规模、尤其铜-钼选厂规模越来越大(下表)。球磨机直径已突破5m,半自磨机直径已突破l0m。 表 大型磨浮设备 选厂 | 位置 | 规模(kt/d) | 投产时间(年) | 半自磨机(m) | 球磨机(m) | 浮选机 |
洛奈克斯(Lornex) | 加拿大 | 48 | 1972.10 | ф9.7×4.72台ф10.4×9.71台 | ф5.0×7.0 2台ф5.0×8.2 2台 | 每系18槽17m3600H丹佛D-R型 |
海蒙特(Highmont) | 加拿大 | 22.7 | 1982.1 | ф10.4×4.32台多米尼翁型 | ф5.0×8.8 4台 | 两系、每系列12台36m3与D-R1275型 |
拉卡里达德(La Caridad) | 墨西哥 | 90 | 1979 | | ф5.0×7.3 12台 | |
萨尔切(Sar Cheshmen) | 伊朗 | 40 | 1978 | | ф5.0×8.2 2台 | |
额尔登特(Erdenet) | 蒙古 | 44 | 1982 | | ф5.5×6.5 | |
(2)浮选柱再次应用:加拿大布廷和特列勃所发明的浮选柱在1963年就获取加拿大特许专利。但6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最近几年才有较大进展。 加拿大加斯佩(Gaspe )铜-钼选厂原铜-钼分离是使用浮选机,采用一次粗选、一段再磨、十三次精选工艺,获得了含钼50.26%、钼回收率64.51%的钼精矿. 1980年5~6月,加斯佩进行了第一次改造;用一台0.9×0.9× 12m浮选柱代替浮选机作第二次钼精选,用一台0.45×0.45×12m浮选柱作第三次钼精选,其精矿直接进入再磨,再进入第4~9次精选作业。改造后的工艺,使13次精选简化为7次。最终获得含钼50.05%、钼回收率71.98%的钼精矿。显然,钼回收率明显上升。 1982年加斯佩又进行了第二次改造:用一台1.8 ×1.8×12m浮选柱作第一次精选,二次精选浮选柱精矿送再磨,第三次精选浮选柱移往再磨后,代替10~13次精选作业。经改造后的精选作业由三台浮选柱(而再没有浮选机)组成三次精选一段再磨的简单流程。新设备和新工艺使钼精矿的品位和回收率都有了明显提高:钼含量52.36%、钼回收率80.31%。[next] 前苏联索尔斯(Capck)克铜-钼选厂用一台фⅡ-40浮选柱代替12台中фMP-25m米哈诺布尔-6A浮选机。浮选机选出粗精矿含钼0.85%、回收率90.79%,尾矿含钼0.0068%。而浮选柱精矿含钼1.313%、回收率91.88%,尾矿品位0.0052%。显然,作为粗选,钼的品位和回收率都有明显提高。其他一些选厂也在作类似的尝试。 (3)自动化程度增加;由于大型设备的应用,浮选柱的应用,自动化程度也随之提高。据国外资料统计,选厂的自动化一般可使设备能为提高10%~15%,劳动生产率增长25%~50%,生产成本降低3%~5%。 克莱麦克斯选厂在粗选段通过电子计算机监控:给矿量、给水量、球磨功耗、循环负荷分级溢流浓度、设备运行状况。另外米森(Mission)、洛奈克斯、丘基卡马塔(Chuquicamat)都不同程度地采用电子计算机作自动化控制. 2、药剂 近来,钼或铜-钼浮选药剂的发展最为迅速.这大多都要留在第二章里作介绍。 (1)捕收剂:1906年艾莫尔(Emor)首次采用燃料油作辉钼矿捕收剂,并于1918年首次用于克莱麦克斯的生产实践.长期来,烃油一直是辉钼矿典型捕收剂而广泛应用。近年,一些新的、更有效的捕收剂的发明和利用,使辉钼矿选矿进入一个新阶段. 1946年克莱麦克斯首先使用的辛太克斯是烃油良好乳化剂。它的应用使钼矿“粗磨、粗选”工艺成为可能,而被广为应用。 近年,有效成份含量更高的Syntex VB出现,更有效地起到油乳化剂作用。 我国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研制的PF-100、S-11,沈阳有色金属研究所研制的硫单甘酯、金堆城钼业公司与化工研究所合作研制的辛太克斯,都是从合成角度解决我国椰子油资源匮泛而生产出的、类似辛太克斯的烃油乳化剂.它们分别在金堆城、杨家杖子、小寺沟作工业试验,都在不同程度上放粗了粗磨粒度、提高了粗选钼收率、增加了选厂处理能力。 除了乳化剂外,一批新的、强力捕收剂也陆续出现,如: 美国R.M.帕尔曼研制,菲利浦石油公司生产的奥方系列药剂:Orform Co300、Orform Co400、钼利浮等代替燃料油加入球磨机,用作铜-钼矿石捕收剂,可使钼回收率由80.2%提高到91.6%与96.9%。 由A.维舍斯和D. R.肖等研制,美国佩恩沃特厂制造的Pennfloat3药剂是由正十二烷基硫醇与分散剂组成的高效、水溶性捕收剂,对30余种硫化矿都具有良好捕收作用。 前苏联采用非离子型硫代氨基甲酸盐(UTK)与黄药合用捕收铜-钼矿石、可加强铜-钼分选效果. 前苏联索洛默金研制出丁炔基捕收剂,它呈配位键吸附在辉钼矿表面,对黄铁矿几乎无捕收作用. 杨家杖子钼矿选厂长期采用煤油、黄药合用捕收辉钼矿,北京矿冶总院又以钠黑药-煤油合用取代了黄药-煤油的药剂组合,钼回收率又有提高。 前苏联用生产异辛醇的副产品——含有70%~90%的含碳12到18的混合脂肪醇与黄药、二硫代硫酸盐合用,作铜-钼矿捕收剂,铜收率提高2.7%,钼收率提高7%。[next] 还有很多混合药的成功组合,这些将在第二章作详细介绍。 (2)抑制剂:除了对原有无机抑制剂进行调整外,抑制剂最大的进展是低分子有机抑制剂的研究和应用。 巯基乙酸或巯基乙酸钠已成功地在塞浦路斯—皮马、博士山、巴格达德应用。塞浦路斯从1980年用于生产至今。工业实践证实:该药剂对多种非钼硫化矿物具良好抑制作用,效果与氰化物等相似,但却几乎无毒。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采用巯基乙酸钠对金堆城钼精选抑铜的研究已初具效果。 硫代丙三醇、胆碱、黄药等一系列低毒无毒有机抑制剂也得到研究和应用。 3、工艺 国外选钼工艺变化不太多,主要有: (1)铜-钼选厂逐渐用精碎-半自磨-球磨,代替系统的三段-闭路破碎,棒磨-球磨的破碎-磨硫工艺流程。 (2)铜-钼分选时,在加入NaHS、Na2S、NoCks等抑制剂时,以氮气代替空气注入。充氮使Na2S耗量得以大幅度降低。 (3)随高纯精矿要求,铜-钼矿山往往对浮选钼精矿滤并再行浸出除铜。铜的物相以辉铜矿、铜蓝为主时,通常用常温氰化钠溶液来浸出。铜的物相以黄铜矿为主时,通常用三氯化铁、氯化钙、盐酸溶液加温浸出(布伦达法)。 (4)对含滑石或有机炭的钼精矿,过去以低温焙烧后选别。现在出现了MgSO4等抑滑石工艺及重选除碳工艺。 国内还在放粗选粒度和增加粗精矿再磨段数上作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