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料来源广,易于制取;
(2)价格低,便于使用,即易溶于水,无臭,无毒,成分稳定、不易变质等;
(3)捕收作用强,具有足够的活性;
(4)有较高的选择性,最好只对某一种矿物具有捕收能力。
按照捕收剂的分子结构,可将捕收剂分为异极性捕收剂、非极性油类捕收剂和两性捕收剂等三类。
异极性捕收剂是异极性物质。常见的异极性捕业剂如,黄药(R,OCSSNa)、脂肪酸(R-COOH)胺类(R—NH2)等。这类捕收剂的分子是由极性基(—OCSSNa,—COOH,—NH2)和非极性基(R-)两部分组成。在极性基中不是全部的原子价都被饱和,因而有剩余亲和力,它们决定了极性基的作用活性。它与矿物表面作用时,固着在矿物表面上,故也叫亲固基。在非极性基中,全部原子价均被饱和,因此,具有很低的化学活性,不被水所润湿,也不易与其他化合物反应,对矿物表面起疏水作用。图1用火柴图代表黄药分子(R-OCSSNa)及与矿物表面的作用关系:
由于黄药分子选择性地在矿物表面上吸附或发生化学固着,它有一定的取向,即以极性基朝向矿物,以非极性基朝向水,因而在矿物表面形成一层疏水性薄膜。
异极性捕收剂根据其是否可解离为离子,划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捕收剂(如:多硫化物)。离子型捕收剂又根据起捕收作用的离子的电性,区分为阴离子捕收剂与阳离子捕收剂。
normal align=center>
图2 捕收剂的分类
normal align=left>
捕收剂的另一大类,是非极性油类捕收剂,其化学通式为
除极性捕收剂和非极性油类捕收剂外,还有两性捕收剂。捕收剂的分类见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