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箔加工工艺
金箔是由极好延展性能的黄金加工制成的极薄黄金片材。一直沿用的古代手工打制的方法叫捶金箔。捶金箔的作坊称为捶金作。先将金锭打成薄片,然后逐层夹入乌金纸中。每迭达二千余张,外裹绷纸。在青石砧上用铁锤锤击约三万多次,即成金箔。为防止粘结,在纸上涂滑石粉。金箔厚度约为0.0003毫米。
世界文明古国都有制造金箔的高超技艺。在撒哈拉的一座公元前1500年的墓葬中发现过金箔制品。我国生产金箔有悠久的历史,南京、苏州、绍兴、佛山是我国金箔的传统产地。我国最早关于金箔加工的文献记载是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凡造金箔,既成薄片后,包入乌金纸,竭力挥锤而成;凡乌金纸,由苏杭制造成,其纸用东海巨竹为质,用豆油点灯,闭塞周围,止留针孔通气,染烟光,而成此纸。”
金箔用于建筑物的装饰、佛像贴金、印刷制墨、印泥,还可入药。由金箔制成的金线可织造“云锦”,用于服饰和工艺美术。现代电子工业中,混响器、验电器、录象机磁头的隙缝等也用金箔。
2.错金工艺
错金,又称金错,是把黄金锤锻成金丝、金片,镶嵌在金属器物表面,构成各种花纹、图象、文字。金错工艺是我国传统的金属表面装饰方法,兴起于春秋时期。山西浑源出土有春秋时期的红铜镶嵌狩猎纹豆。战国时期错金工艺水平更加提高。河北满城汉墓出土有错金博山炉、错金书刀和错银豹等。《汉书•食货志》记载:“错刀以黄金错其文。”
错金的工艺过程如下:
(1)制槽:在金属器物表面按花纹、图象、文字铸成或刻出山角形槽,在槽的底面刻凿出麻点,以使嵌入的金属能牢固地附着。
(2)镶嵌:将金丝、金片凿截成所需要的大小和形状,嵌入槽内,捶打压实。
(3)磨错:用厝(即磨石)将嵌入金属磨平,再用皮革、绒布蘸清水反复磨压,使表面光滑明亮、花纹清晰。
错金多用于铜器表面装饰,也用于铁器装饰。
3.镀金工艺
用电镀法把赤金膜覆盖在别的金属上,厚层镀金膜厚不少于1/10000英寸,镀金板的赤金膜厚度不少于7/100万英寸,淡镀金(又称薄镀金)黄金膜的厚度小于7/100万英寸。
4.镶金工艺
镶金,又称覆金,是用加热、加压的办法把不低于10K黄金永久地包涂在基体金属的一面或多面,然后轧成或拉成所规定的厚度。K金含量不少于整个金属重量的1/20。
5.贴金工艺
将极薄的金箔用漆粘贴在陶瓷和金属质物件上,经炉火烤烧得到贴金制品。
6.鎏金工艺
将金汞齐均匀地涂在铜器表面,加热后水银蒸发,金则包覆在铜器的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