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鼓风炉的结构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转载   2019-10-14 阅读:435

    鼓风炉按其结构特点可分为敞开式和密闭式,按工艺要求又有设炉缸和不设炉缸而高前床之分,人们最初采用敞开式,后逐渐为密闭式所取代,以利改善环境和从烟气中回收硫。由于受到鼓风压力的限制,鼓风炉通常为矩形(如图),小型炉子可为椭圆形或圆形。矩形炉风口区水平截而积(即炉床面积)的宽度通常只有1~1.5mm,长度与产规模有关。炉侧有一定的倾角,炉腹角一般为3°~8°,以利于布料均匀和炉气自下而上的均匀运动,还便于炉结的处理,故加料水平宽度较下部风口区要宽。炉壁水套分为全水套或半水套(即炉腹部为水套而上部砌砖),可采用水冷或汽化冷却。水套宽度应注意与风口的配置,视风口区尺寸及风口间距而定,水套高度可根据炉身高度做成一节或两节的。全部风口总截面积一般为炉床面积的5%~6%,风口数量要保证风口直径不要太大,以便于操作和鼓风分布均匀为宜,风口直径通常为ø(80~150)mm,中心距为230~280mm,风口倾角为0°~10°。虹吸道或咽喉口的设置要依生产规模及是否设炉缸而定,位置一般分别在炉端,炉缸的高置主要为澄清分离锍和炉渣的澄清分离镍锍和炉渣,对于较大型的炉子在炉外设前床更为有利,便于上下工序的衔接。

    对于不设炉缸的鼓风炕,前床即为炉外的“大炉缸”,物别是在矿石含氧化较多、渣熔点高、鼓风炉难以实现对炉渣的过热和澄清时,前床增加热设备尤为必要。前床同时起着低镍锍和炉渣的澄清分离、熔体的储存以及缓冲前后工序生产的重要作用。前床与小型反射炉类似,其形状为椭圆形或长方形。前者有效容积利用率,无死角,炉渣的澄清更完善,但容积太小时砌筑有一定困难,后者较易砌筑,其砌筑方式与熔炼炉相似。前床一般充有低镍锍放出口和炉渣放出口各1~2个,分别设在炉子同一侧和同一端面。前床的容积根据炉子生产能力、熔炼产物的数量和成分而定,一般为每昼夜处理炉料100t时,需要前容积3~6mm3,在热平衡许可时可增大到8~9mm3

标签: 鼓风炉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购物指南

支付方式

商家合作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

(c)2008-2018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由相关企业或个人自行免费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未证实。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QQ交流群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