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烧结点火工艺特点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转载   2019-10-14 阅读:844
    在烧结工艺过程中,点火的目的是供给混合料表层一定热量,使其中的固体燃料着火燃烧,并使表层混合料在点火炉高温烟气与碳燃烧放热作用下烧结,同时将表层所积蓄的热量传递给下一层混合料,使下一层固体燃料燃烧。
   (一)点火温度
    点火温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烧结生成物的熔融温度,由于矿粉烧结时,各种易熔混合物的熔融温度在1030~1220℃之间,因而烧结生产中点火温度差别不大,一般在1050~1250℃之间波动。对于厚料层操作与低温烧结工艺,宜取下限;对于薄料层操作与高温“熔融性”烧结工艺,宜取上限。
   (二)点火时间
    理论上点火时间是指料面通过某特定温度带的时间,有人将此温度定在1100℃以上,也有人定在1000℃以上,由于焦粉加热到700℃左右就开始燃烧,因此,点火炉设计上一般规定混合料在点火段内的停留时间为点火时间。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点火时间与点火温度有关,即与点火时供给的总热量有关。气热值低,燃烧产生火焰的温度也低,点火时间就需要长些。一般情况下,点火时间为0.8~1.2min.
   (三)点火的氧化气氛
    提高烟气的氧含量可保证表层固体燃料充分燃烧,不但能提高燃料的利用率,而且也提高表层烧结矿的质量。根据前苏联的经验,对传统的点火工艺而言,烟气中氧含量增加1%,烧结机利用系数提高0.5%,固体燃料消耗降低0.3kg/t.
    对于近十年来积极推广采用的带状火焰直接点火技术而言,由于火焰带的宽度窄,料层通过的时间短,所以要求火焰带的燃烧温度尽量高,如果过剩空气量增大,就会造成燃烧温度低,点火困难。因此,除热值高的天然气或焦炉煤气可略提高过剩空气系数外,对于热值低应用又广泛的混合煤气而言,过剩空气系数只能保持在1.05~1.1左右,若不采用热风助燃,烟气氧化气氛的作用很难体现。
   (四)点火后的保温
    出点火段的高温料面,因向具有黑体性质的环境辐射大量热,以及吸入环境空气的骤冷作用,使表层固体燃料尚未完全燃烧而熄火,这不但降低了燃料的利用率,而且也降低了表层烧结矿的质量,因而点火后需进行保温。对传统的薄料层烧结工艺,保温段内供给一定的热量是必要的;对厚料层烧结而言,因台车运行速度较慢,保温段不供热,其保温效果亦很理想。一般情况下,保温时间为0.5~1.0min.
标签: 烧结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购物指南

支付方式

商家合作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

(c)2008-2018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由相关企业或个人自行免费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未证实。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QQ交流群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