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结过程的传热与蓄热(一)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转载   2019-10-14 阅读:520

   (一)问题的提出
    1951~1952年英国E.W.沃伊斯(Voice),在试验时发现,不论原料品种,配碳多少,废气率(米3/吨混合料)都是差不多的。是否空气除供燃料燃烧外,还要满足传热的需要,因此他设计了一个方案,用惰性物料如石英、硅砖、三氧化铝代替矿粉,避免放热或吸热熔融造渣。考虑到热的来源,一组试验配加燃料,另一组试验用外部加热,即将载热体加热到1300℃,放在料面上加热,然后进行同样操作条件下的两组试验。前者称为烧结试验,后者称为传热试验,所得结果见图1.

    1)不论烧结试验与传热试验,料层各水平温度变化曲线的形状有些差别,但高温带穿过料层的速率对每种物料是很相似的;
    2)不论烧结试验或传热试验,热波通过料层达到废气最高温度的传热时间也很相近;
    3)废气率很接近,即烧结试验与传热试验废气率很接近。
    这个试验说明传热过程是废气率的决定因素,即烧结所需的空气量不仅决定燃料的燃烧而且还决定于传热的需要。
    为了进一步证实此结论,用不同热容量的气体进行传热试验。如果用热容量较小的Ar、He及热容量大的CO2,如果是传热作用,那么使用Ar、He时的废气率就应该大,CO2的废气率就应该小,这说明了烧结过程的传热决定了废气率。废气率与热容成反比,其乘积为常数。为了进一步证实上述结果,改变燃料种类(用和碳素)作试验。如果是以燃烧过程作为决定废气率的因素,则碳素燃烧所需的气体量大,应该有较高的废气率。试验结果表明,角钛和碳素燃烧,其废气率相近,从而反证了废气率决定于热传导过程而不是决定干燃料燃烧过程。[next]
   (二)热波前锋及火焰前锋
    为了进一步了解烧结过程的传热特性,E.W.沃伊斯及其同事们提出了“热前锋”及“火焰前锋”两个概念:
    1)没有内部热源时,热波前锋的移动速度决定了热波曲线的移动速度,为了计算热前锋,规定当料层温度开始均匀上升时表明热波前锋即已到达,一般以1000℃等温线为准。当配有燃料时,使用火焰前锋的概念,规定当料层温度迅速上升时表明火焰前锋到达,一般以600℃或1000℃等温线为准。
    2)热波曲线的特点是以最高温度为中心,两边对称的曲线。因为整个料层只有空气和石英,比热相同,空气流速相同;而火焰波曲线由于配有燃料,所以曲线两边不对称,是不等温曲线。
    3)热波曲线随着热波往下前进,最高温度逐步下降,而且热波曲线不断加宽。而火焰波曲线随着火焰波(或燃烧带)向下移动,最高点的温度升高。
    热波移动速度,B.B.勃拉斯凯特(blaskett)提出以下计算公式:

    式中  hg———单位体积的气体热容;
          hs———单位体积的固体物料热容;
          ω———每分钟单位面积上的气体流量;
          f———单位体积料层的孔隙率。
    从上式可知热波速度与气体热容及气体流速成正比,而与固体物料热容成反比,孔隙率大,热波速度也大。此外还可以推断:
    1)物料直径大时,传热速度慢,传热效率低,气体中保持较大的热量,相应的热波速度增大;
    2)提高气体中CO2、H2O含量,热波速度加大,因为CO2、H2O热容量大;
    3)如果空气流速增加很多,气固相问传热效率下降,废气率增加。
    热波及火焰前锋移动速度对烧结过程的影响,E.Ф.魏格曼(BecMaH)指出:在烧结过程中必须区别“热前锋”及“火焰前锋”的移动速度,在一般情况下它们彼此在数量上是不相同的。在配碳正常或稍高的情况下,碳的燃烧速度决定烧结过程的总速度,“火焰前锋”的移动速度往往落后于“热前锋”的移动速度,这种烧结制度由于氧供应不足,即使焦粒已加热到燃点也不会燃烧。应采用富氧加速燃烧,或用压力烧结促使火焰前锋移动速度加快,从而使整个烧结过程加快。倘若配碳较低,剩余氧很大,在此情况下所有加热到燃点的焦粉毫无例外的剧烈燃烧,因此烧结过程的总速度决定于“热前锋”的移动速度。例如烧结含硫矿石时,主要是热前锋移动速度慢于燃烧速度,因此可提高气体热容量,改善透气性,增加气流速度,从而加速烧结过程。[next]
   (三)烧结过程的蓄热
    在烧结料层中各层的最高温度分布是逐步上升的,这主要是烧结过程的自动蓄热造成的。
    苏联A.A.西哥夫(Cuco8)定量研究烧结过程的蓄热作用。将正常配碳的混合料沿料层高度按1厘米分割成小单元,以1米2面积计算每单元的热平衡。第一单元的热收入是点火供热及混合料中焦炭的燃烧,其热支出为:
    1)加热该小单元料层混合料所需的热(点火温度按1200℃计算); 
    2)加热废气所需的热(要计算废气量);
    3)加热含水混合料到100℃及水蒸气所需的热;
    4)该料层中Fe2O3转变为Fe2SiO4所需的热;
    5)热损失。
    下面第二单元的热收入项目应增加上层加热该层物料的热(热矿冷却过程送下来的热)以及经上层烧结而进入该层废气的热(废气带入的热).废气带入的热量" 可由下式计算:
                                   Q=VgCtm50(tm-50℃)
    式中  tm——一料层中最高温度;
          Vg———废气的体积,米5
          Ctm50———废气的热容(自50℃至料层的最高温度)。
    热电偶多层实测表明,料层温度自50℃提高到tm(约1400℃~1600℃)时,在料层的边缘为1.0~1.5分钟,在料层的中心为1.5~3.0分钟,平均取1.5分钟。若垂直速度为2厘米/分,则在此废气热量应分配给三个单元。根据上升温度曲线,其分配比例为45%、35%及20%.
    经上层烧结矿加热空气的热量:由于烧结矿冷却很缓慢,温度曲线下降得很平缓,常延长到4~6分钟(平均取5分钟).根据每一小单元的烧结过程为0.5分,可以认为烧结矿95%热量供给以下10层小单元。根据温度下降曲线确定以下各单元热分配数量(2单元16%、3~15%、4~13%、5~12%、6~10%、7~9%、8~7%、9~6%、10~4%、11~3%).
    图2绘出各层热量的变化,从图可知到第8层其蓄热最达到总热量的62.8%.

[next]

    我们对首钢二烧高料层烧结的蓄热进行了分析:
    取首钢二烧某一生产台车,其料层高度为425毫求(减去垫底料25毫米,实际料层高度取400毫米).台车面积为2.5米×1.0米,按料层高度400毫米计算,将其分为5层,然后按层进行热平衡计算。
    第一层热收入:
    1)点火供热

    式中  υ———台车速度,以1.5米/分计;
          q———气发热值,百万焦耳/米3;
          Q———单位时间煤气消耗量, 米3/分。
    2)燃料燃烧热
          q2=W×C×(0.9qco+0.1qco2)400×3.34%×(0.9×34.18+0.1×10.4)=424.87百万焦耳
    式中  W———该电元混合料量,千克;
          C———混合料含碳,%.
          qco、qco2———每千克碳燃烧成CO、CO2的放热量,百万焦耳(33.5及9.83百万焦耳/千
                        克C);
    3)Fe3O4氧化放热反应

    式中  a———烧结成品率。
    4)混合料带入的物理热
             q4=400×60×0.2×0.0042+400×8.85%×60×0.0042=29.08百万焦耳
    式中  0.2×0.0042———混合料的比热容,千焦/千克·℃;
          400———该单元的混合料量,千克。
    5)矿物生成热

    6)总热收入
                     Q=q1+q2+q3+q4+q5=830.06百万焦耳[next]
    第一层热支出:
    1)石灰石分解
                q6=Wcao·qcao+WMgO·qMgO=2415×3.19+771×2.78=98.52百万焦耳
    式中  WCaO,WMgO———该单元CaO,MgO含量,千克;
          qCaO,qMgO———每千克CaO、MgO的分解热,百万焦耳/千克。
    2)水分蒸发
           q7=WH2O·qH2O=35.394×2.499=88.45百万焦耳
    式中  WH2O·qH2O———该单元混合料含水量,千克,及水的蒸发热,百万焦耳/千克。
    3)外部热损失
              q8=0.15Q=0.15×830.06=124.51百万焦耳
    4)废气及烧结矿带走的热量
             q9=Q-q6-8=518.578百万焦耳
    此q9全部为以下各单元所吸收,从废气温度的变化推定70%为第二层吸收,30%为第三层吸收,依此可以计算以下各层的热平衡及各层的蓄热率。
    从以上计算可知:
    1)料层中的蓄热量随着料层高度的提高是逐步积累的,当料层高度达400毫米时,蓄热率达65%.
    2)蓄热的来源是由上一单元废气及热烧结矿预热冷风而带来的。当料层由300毫米增加到400毫米时,蓄热量增加到175.1百万焦耳,折合标准煤5.95千克,折合普通燃料为6.58千克(含固定碳80%,每千克碳在烧结中燃烧热为31.204百万焦耳),每吨烧结矿节约燃料将为4.1千克。这就是厚料层烧结会降低燃耗的原因。
    3)由于烧结过程这种自动蓄热作用,使烧结料层的温度随着料层的提高而提高,因而烧结矿的强度也就愈好。这就是烧结高料层作业能提高烧结矿强度的原因。

标签: 蓄热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购物指南

支付方式

商家合作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

(c)2008-2018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由相关企业或个人自行免费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未证实。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QQ交流群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