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燃烧反应及其热力学分析
烧结用的燃料固定碳含量一般为68~80%当温度上升到700℃以上即可燃烧。烧结点火时,因为要使表面有一定的供热强度并形成一定低熔点的液相,所以点火温度应在1100~1200℃之间。由于抽风烧结不断供氧,空气中的氧与燃料中的碳发生如下反应:
C+O2=CO2+33411kJ/kgC ΔZ=-94200-0.2T (1)
2C+O2=2CO+9797kJ/kgC ΔZ=-53400-41.9T (2)
CO2+C=2CO+13816kJ/kgC ΔZ=-13500+41.5T(2CO=CO2+C) (3)
2CO+O2=2CO2+23616kJ/kgC ΔZ=-40800+41.7T (4)
烧结过程中以上四种反应如何发展,取决于反应的等压位ΔZ的变化。当ΔZ<0时,反应可以进行;当ΔZ=0时,反应达到平衡;当ΔZ>0时,反应不能进行,或有利于逆反应。
将上述方程绘于图1中,可以看到:
反应(1)式基本上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由于ΔZ负值大,因此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反应(2)式,当温度越高, ΔZ负值就越大,因此反应易于进行。反应(3)式当T>954K时, ΔZ正值增加,因此反应不易进行,但有利于逆反应,此式又称为贝-波反应,也称碳素损失反应。反应(4)式当温度升高, ΔZ正值增加,不利于反应的进行,而有利于逆反应进行。
从以上反应看出,除反应(1)外,高温有利于CO生成,低温有利于CO2生成。
在实际烧结过程中易发生反应(1),在高温区有利于反应(2)进行。由于燃烧带窄,废气经过预热干燥带,温度很快下降,所以反应(2)受到限制。反应(3)的逆反应在烧结过程中能进行,但其反应是受限制的。反应(4)在烧结过程低温区易于进行。所以烧结废气中以CO2为主,只有少量CO,还有一些自由氧。[next]
图2是烧结迁安精矿自熔性烧结矿的废气成分的变化。
废气成分的实际分析证明了以上的热力学分析。
通常用燃烧比(CO/CO+CO2)来衡量烧结过程中碳素的化学能的利用,以及用废气成分来衡量烧结过程的气氛。燃烧比大则碳素利用差,气氛还原性较强,反之碳素利用好,氧化气氛较强。
影响燃烧比的因素有燃料的粒度、混合料中燃料含量及负压大小。图3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next]
此外燃烧比与料层厚度的关系是:当料层厚度为250~300毫米,燃烧比达最大值。当返矿量增加而燃料量不变时,燃烧比降至最小值,然后朝着返矿平衡值方向变化。如图4所示。
燃料粒度变细、燃料量增加和提高烧结温度,使燃烧比恶化,这是因为燃烧反应倾向于贝一波反应的结果,而料层的加厚和返矿的减少引起CO的增加是由于燃料分布密度增大、烧结时间延长和烧结温度提高的结果。提高负压引起CO有所增加。
(二)燃烧反应的动力学分析
燃料燃烧反应是一种气固相反应,它服从以下五个步骤:
1)气体中氧分子扩散到固体燃料的表面;
2)氧分子被固体燃料表面所吸附;
3)被吸附的氧分子与碳发生反应形成中间产物;
4)中间产物断裂,形成反应产物———气体,这种气体被吸附在炭粒表面;
5)反应产物脱附,气体离开炭表面向气相扩散。
其机理方程为:
断裂:高温时,>1600℃ CxOy3→nCO+mCO2(n=2m)
低温时,<1300℃,由氧的撞击断裂 CxOy+O2=nCO+mCO2(n=m)
中温时,两者反应都有,n:m=1/2 CO/CO2=1/2
因之整个燃烧反应速度,取决于燃烧的化学反应速度和扩散反应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