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燃烧一千克煤产生的干烟道气量:
式中 l0———干烟道气量,kg/kg;
a———燃烧室和混合室总的空气用量系数,见公式(6);
L0———理论空气用量,kg/kg.见公式(4);
HY、WY、AY———煤的氢含量和水分、灰分,均以%表示。
(7)燃烧一千克煤时与空气同时进入燃烧室和混合室的水蒸气量:
g2=0.001aL0d0 (9)
式中 g2———水蒸气量,kg/kg;
a———燃烧室和混合室总的空气用量系数;
L0———理论空气用量,kg/kg.见公式(4);
d0———室外温度为t0,湿度为ф0时的空气湿含量即室外空气进入燃烧室的湿含量,g/kg.
(8)与烟道气同时进入干燥机的水蒸气量:
g3=g1+g2 (10)
式中 g3———水蒸气量,kg/kg;
g1 ———燃烧煤产生的水蒸气量,kg/kg.见公式(7)
g2———燃烧煤时与空气同时进入燃烧室和混合室的水蒸气量,kg/kg.见公式(9)
(9)进入干燥机的烟道气(温度为t1)的湿含量:
式中 d1———进入干燥机的烟道气的湿含量,g/kg;
g3———与烟道气同时进入干燥机的水蒸气量,kg/kg.见公式(10);
l0———燃烧煤产生的干烟道气量,kg/kg.见公式(8).
(10)进入干燥机的烟道气的热含量,根据d1和t1值从图中查得烟道气的热含量,亦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I1=[0.24t1+0.001d1(595+0.47t1)]×4.1868 (12)
式中 I1———进入干燥机的烟道气的热含量,kJ/kg;
t1———进入干燥机的烟道气的温度,℃;
d1———进入干燥机的烟道气的湿含量,g/kg.[next]
(11)干燥机内部热量供应与热量损失之差:
△=cWT1+Q1-ΣQn (13)
式中 △———干燥机内部供应热量与损失热量之差,kJ/kg;
cW———水的比热容,CW=4.1868KJ/kg;
T1———干燥前物料的温度,℃;
Q1———干燥室内的热源放出的热量,干燥室内一般不再设热源,所以Q1=0;
ΣQn———干燥机中总的热量损失;
ΣQn=Q2+Q3+Q4.kJ/kg (13a)
Q2———蒸发一千克水被物料带走的热量损失;
G1———干燥前物料的重量,kg/h;
c3———被干燥物料的比热容;
G2———循环进出干燥机的输送设备的重量,kg/h;
c5———设备所用材料的平均比热容;
c5=0.115×4.1868,kJ/(kg·K)
t3———循环进出干燥机的输送设备出干燥机时的温度,℃;
t4———循环进出干燥机的输送设备进干燥机时的温度, ℃,因干燥机一般不设运输设
备,所以Q3=0;
Q4———从干燥机表面和不严密处散失的热量;
Q5———干燥机有效热量;
Q5=(i2-cwT1)+Q2+Q3,kJ/kg (13f)
i2———干燥机排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热含量;
i2=(595+0.47t2)×4.1868, kJ/kg (13g)
t2———干燥机排出气体的温度,℃;
T2———干燥后物料的温度, ℃;
W———干燥过程的汽化水量,kg/h.见公式(1);
W1———干燥前物料的水分,%.见公式(1);
W2———干燥后物料的水分,%.
干燥过程实际上有三种状态即干燥机内部供给热量与损失热量之差为:△=0、△<0和△>0.
常见状态是△<0,这时在干燥机中损失的热量大于补偿的热量,烟道气中的热含量将部分地补偿损失,所以I1>I2.依此类推,则
△=0,I1=I2; △>0,I1<I2
(12)蒸发一千克水所需干烟道气量:
式中 ι———蒸发水所需干烟道气量,kg/kg;
d1———进入干燥机的烟道气的湿含量,g/kg;
d2———干燥机排出的气体湿含量,由I-d图(图14)查得,g/kg;
(13)干燥机每小时所需干烟道气量:
ι1=ιw (15)
式中 ι1———干燥机每小时所需干烟道气量,kg/h;
ι———每蒸发一千克水所需千烟道气量,kg/kg;
W———干燥过程的汽化水量,kg/h.见公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