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湿法冶金的发展历史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转载   2019-10-14 阅读:152

    中国古代的湿法冶
   
大约在一万多年前人类就开始利用自然铜制成针、珠、锥等。至今发掘到的最早炼制铜器是在伊朗出土的刮、锥、凿等物,年代可能是公元前3800年。我国甘肃发现的青铜小刀的炼制时间约为公元前2750年。公元前3000年在塞浦鲁斯人类已经用熔炼方法炼铜。
   
世界冶金学史界公认,湿法炼铜的工艺始于中国。置换铜反应的发现远自西汉。汉代《淮南万毕术》卷下记载:白青得铁即化为铜。白青是水胆矾。用铁从天然含铜水流中置换、提取金属铜在唐朝已开始,两宋时期已形成工业规模,当时称为浸铜法。由于蓝绿色的含铜水称为胆水,所得的铜称为胆铜。据宋代史书《宋会要辑稿》记载的当时东南各路九处产铜情况,仅韶州岑水场(今广东翁源县北)一处年产胆铜即达80万斤,各处之和多达187: 4427万斤。
   
北宋元丰、元祐(1086~1094)年间,有一位富有经验的炼铜能手还总结编写了《浸铜要略》一书,可惜已失传。但其后人编写的《浸铜要略序》今尚存世。在金人南侵的南宋时期,随着国家衰落,胆水炼铜业也随之衰败[1]
   
西方铜湿法冶金的发展过程
   
西方最早的湿法炼铜厂出现在欧洲的匈牙利境内靠近西莫尔尼兹(Schmollnitz)的一个矿山,15世纪就开始从矿水中用铁置换回收铜。但是西方公认的湿法提铜厂鼻祖是西班牙的雷奥·廷托(Rio Tinto) ,1752年起他们先对含铜黄铁矿进行氧化焙烧,然后浸取,再从浸取液中置换回收铜2
   
据记载,1854年西班牙的一项专利是焙烧一浸取一置换法生产铜。可能是由于焙烧产生的二氧化硫造成过分污染,20世纪初,他们开始发展并采用堆浸技术,所得浸取液流经一系列木制大桶,其中堆放铸铁块。
   
进人20世纪,随着铜的需求量日益扩大,人们开始重视铜矿表层氧化矿的开发利用,湿法逐渐成为处理氧化矿的主要冶金方法,在浸取技术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甚至到1960年代,主要湿法铜厂仍然采用溜槽作为置换反应器。虽然有所改进,如有的槽子底部为网格状结构,使生成的铜粉落人底部与铁分离。但是,生产方式仍然没有脱离几百年前形成的劳动强度很大的模式。特别是在敞开的溜槽中,溶液和置换用的废钢铁与空气接触面大,导致铁的氧化损失,使置换用铁消耗为2.3t/t铜,生产成本仍较高。[next]
   
美国肯涅科特(Kennecott)公司发明的一种锥底形置换设备(如下图所示)是一种很大的进步,使机械化程度大为增加。并且由于减少了溶液和铁屑与空气的接触,使生产每吨铜的废铁消耗量下降至1.6t/t铜。置换过程中溶解在溶液中的铁返回到浸取堆上,亚铁逐渐氧化为高铁,水解后沉淀在矿石表面,往往对浸取有不良影响。留在溶液中的高铁离子返回置换工序时,又会增加铁屑的消耗。这些是铁置换法的缺点。其优点是技术简单,易于掌握,因此,至今在小型生产中仍在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匡华.中国古代的冶金化学.中国科学技术史,化学卷,卢嘉总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79~183
    2 Malouf
E.E.in Internation Conference on Hydrometallurgy 1973EvansD.G.L. and ShoemakerR.S.Ed.AIMENew York615~620

标签: 湿法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购物指南

支付方式

商家合作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

(c)2008-2018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由相关企业或个人自行免费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未证实。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QQ交流群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