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浸法作为现代提取金、银的最新技术之一,除了它的方法简便外,基建和设备投资约为氛化工厂的20%~50%,生产成本约为氰化工厂的40%,因而,人们普遍把它看成从低品位矿石中提金的最理想方法。堆浸,就是将低品位矿石或含金废料等堆放在不透水的地面上,该地面上预先设置有完备的供排水系统,然后在矿堆上喷淋氰化物等浸出剂进行淋滤浸出,浸出后的含金贵液通过管道收集于贵液池中,以作提金处理,这种工艺称之为堆浸法提金。它的出现,给早期被认为无经济价值的许多小型或低品位金、银矿带来了生机,也使从早期采矿废弃的含金废石中提金成为可能。20世纪70年代后期金价的猛长,更加速了此法的发展。至1982年止,在美国内华达州、科罗拉多州和蒙大那州等地较大的堆浸厂已发展到27个,金、银产量分别占美国1982年生产金、银总量的20%和10%。此后,堆浸法还在加拿大、南非、澳大利亚、印度、津巴布韦、前苏联以及我国等国家广泛应用。
1967年美国矿业局提出了用堆浸法处理低品位含金氧化矿石,1969年正式发表了堆浸提金的试验报告。1971年堆浸法在美国内华达州的卡林及科特茨等矿山开始推广应用。特别是美国矿业局研究出制粒堆浸技术后,使金矿堆浸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1980年,美国将制粒技术应用于堆浸工业生产中,由于制粒堆浸的成功应用,使相当数量的矿石、废料和处理过的尾矿中的金得以回收,极大地促进了世界黄金生产的发展。1987年Wade公司将滴淋布液系统应用于Rochester金矿的堆浸,在以往堆浸的喷淋布液技术上又引起了重大的革新,所有这些都标志着堆浸法提金技术已趋于完善和成熟。
我国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研究和推广堆浸提金工艺的,于1979年冶金部黄金局科技处下达了堆浸试验研究项目,由当时的辽宁省黄金公司、辽宁省冶金研究所、丹东市黄金公司三家承担,迈出了国内应用堆浸法提金技术第一步。长春黄金研究所于 1980年受地方金矿的委托,开展了堆浸试验研究与工业试验,促进了堆浸技术的应用。国内其他研究单位也相继进行了堆浸试验工作。1988年陕西双王金矿万吨级堆浸工业试验获得成功。1991年,新疆萨尔布拉克金矿的11万吨堆浸试生产获得成功,原矿品位为3.6g/t,总回收率达87.75%。它的成功为我国大规模堆浸提金的设计、建设和生产管理等提供了宝贵经验,而且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践表明,进一步的扩大堆浸规模,是增加我国黄金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国外目前利用“堆浸”法提金的矿石平均品位大部分在0.83~3g/t。在目前国际金价以450美元/盎司作为基准计算价条件下,矿床的矿石边界品位为0.465g/t (0.015oz/t)比较合适。矿区平均品位在0.8~1.8g/t之间,这时矿山开采是有利可图的。近来,随着“堆浸”法的推广,国外有不少矿山采取“常规”处理低于3g/t的矿石,经过两段一闭路系统破碎后,送到“堆浸”场地进行“浸出”(这部分矿石的采掘、运输费用可摊人到常规选厂处理高品位矿石的生产成本中,因此,增加了金的回收,同时相应地降低了总成本)。而大于3岁t的矿石送到常规选厂处理,这样整个矿山形成一个“闭路循环”系统。常规厂的废液添加少量氰化钠,使其浓度达到堆浸喷淋要求后,就可输送到“堆浸”场地进行喷淋。“堆浸”后的贵液送到常规厂中的“CIP”车间即炭浆车间,统一回收金。这种生产系统的矿山,往往先建" CIP"车间及“堆浸”场,以后逐步建设其他生产系统。矿山在建设的当年即可生产出黄金,大大提高投资的回收。这种生产方式是值得我国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