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选原理(二)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转载   2019-10-14 阅读:196

    在浮选过程中,由于浮选机的搅拌作用和矿粒下落引起矿粒与气泡的碰撞和接触。当矿粒与气泡渐渐靠近时,首先是气泡表面的水化层和矿粒表面水层开始接触。OX1即为这两层水膜的厚度(图3)。这时体系界面能处于a点,欲使矿粒进一步和气泡靠近,需通过外加的力打乱两层水膜里定向排列的水分子。可浮性矿粒在外加力作用下,体系界面能可以上升至能峰b点,水化层厚度减薄至OX2

    这时由于水化层中的水分子的排列顺序已被打乱,必须重新排列,因此分子间的吸引力在这个时候起主导作用,于是矿粒与气泡凭本身的作用力自发靠近,水化膜很快变薄。体系界面能越过能峰,从b点自动降低至最低点c。矿粒与气泡距离移至OX3,至此水化膜破裂,成为残余水化膜留在矿粒表面上,而矿粒和气泡紧密结合实现了附着。亲水性矿粒由于它的表面对水分子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水层分子紧密牢固地附着在矿粒表面,其排列顺序即使在外力作用下也难于打乱。所以亲水性矿粒向气泡靠近时,体系界面能不断上升(图3曲线I),过程不能自发进行,水化膜成为矿粒与气泡进一步靠近的障碍,所以亲水性矿粒难于附着到气泡上。
    由上述可以看出,在实现气泡与矿粒附着之前需要一定的时间完成水化膜的减薄和破裂。这段时间称为附着时间。同时在浮选矿浆中被强烈搅拌着的矿粒与气泡发生碰撞时又有一段碰撞接触时间。显而易见,矿粒欲与气泡附着只有在附着时间小于接触时间时才能够实现,附着时间愈短,附着速度愈快,表明矿粒随气泡上浮的可能性愈大。决定矿粒与气泡附着速度的因素是:矿粒表面性质、矿粒粒度和气泡尺寸等。[next]
    但是,要使矿化气泡能够上浮到矿浆顶部的泡沫层中,仅靠矿粒与气泡能够附着在一起是不够的,还要防止矿化气泡在上浮过程中由于受到机械力的作用使矿粒从气泡上脱落。这就要求矿粒在气泡上附着时要牢固,要具有一定强度。附着强度与附着面积和矿物润湿接触角的大小有直接关系。附着面积和接触角愈大,则矿粒在气泡上的附着强度愈大,系统表面自由能下降愈多,其附着也愈稳固,矿粒也就愈不容易从气泡上脱落,浮选过程愈易进行。
    在浮选过程中回收率与浮选的关系称为浮选速度,研究浮选速度的规律对浮选实践有很重要意义,提高浮选速度,缩短浮选时间可以减少设备投资,降低选矿成本;降低脉石的浮选速度可提高过程的选择性。浮选回收率ε与浮选时间t的关系见图4。

标签: 原理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购物指南

支付方式

商家合作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

(c)2008-2018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由相关企业或个人自行免费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未证实。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QQ交流群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