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列出了几种矿物的静摩擦系数6 值。
在紊流斜面流中按颗粒的运动速度差分选是很不精确的,故粗粒溜槽只可作粗选使用,而且回收率也不很高。
4.在薄层流膜中矿石的分选
呈弱紊流流动的矿浆流膜,厚度在数毫米至十数毫米之间。多用于处理小于2毫米细粒级矿石。颗粒在流膜内呈多层分布,经过粒群的消紊作用底部层流边层增厚,颗粒大体呈沿层运动,在这里可称之为“流变层”。流变层以上旋涡迅即形成和发展。在紊动扩散作用下,矿粒群被松散并向排矿端推移,这一层称作“悬移层”。悬移层以上脉动速度减弱,只悬浮少量微细颗粒,称做“表流层”或“稀释层”。流膜结构示意地绘于图12中。
[next]
稀释层中悬浮的微细颗粒不再能够进入底层,故该层的脉动速度即决定了分选粒度下限,约为30~40微米。进入悬移层的矿物颗粒,在旋涡扰动下不断上下运动,重矿物被底部流变层容纳,剩下的轻矿物则悬浮在该层中。如同在上升水流中一样,颗粒是呈“上细下粗、上稀下浓”分布。底部流变层内颗粒处于紧密接触状态,借助剪切运动维持松散。颗粒依自身压强不同分层转移,故这一层是最有效的静力分选区。保持该层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剪切速度,对提高重矿物的回收率和品位有重要意义。
弱紊流流膜中的重矿物层仍有沿槽运动,故经常可实现连续分选作业。只有当重矿物层受到过大压力时才出现沉积层(如在离心选矿机内),这时便形成了四层结构。
层流矿浆流膜已基本不存在紊动扩散作用,故适于处理微细粒级(-0.1毫米)。流膜很薄,一般只有1~2毫米,离心流膜的流动层甚至低于1毫米。但仍可将它分成三层结构,即上部稀释层,中间流变层和底部沉积层。但前两者的界限是很不清楚的。参见层流流层结构示意图13。
以下流变层的作用与上述弱紊流中的相同。不过因这里浓度较低,它的最有较分选区还是在靠近下部较高浓度区,有时特殊地称之为“ 推移层”。推移层的下面即是沉积层,微细颗粒与槽面间往往具有较大粘结力,故沉积层常是不流动的,这就造成了矿浆流膜分选经常是间断作业。
流膜选矿的操作条件:给矿体积、给矿浓度、槽底倾角、槽面振动强度或移动速度(如皮带溜槽)等即是通过流膜的流动参数,包括紊动性、矿浆粘度、速度梯度、流变层厚度而影响于选别指标的。增大给矿体积或减小浓度,将增加矿浆流动的紊动性并提高速度梯度和减小流变层厚度,结果导致精矿品位提高而回收率下降。反之,减小给矿体积或增大浓度,又将因流速降低和矿浆粘度增大,而减小了速度梯度和脉动速度,并使流变层增厚,结果会造成回收率提高而精矿品位下降。槽面的振动强度和移动速度大小亦受这些因素制约。处理细粒级的弱紊流流膜,自身已具有足够的流动速度,故在固定的槽面上也可获得相当的分选结果。而对于矿泥溜槽,因流膜的自然流动速度太低,剪切速度梯度不足,而常常得不到好的分选指标,采用机械方法强制床面作剪切振动,现已证明是提高分选效果的良好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