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国就把麦饭石应用在医药中。麦饭石是中国古老的科学文化中的一份宝贵遗产,因其形状如一团大麦饭而得名。公元11世纪(大约是1061年)宋朝的《本草图经》已经把麦饭石作为药石记载下来。在这以前,作为经验药石只不过有200-300年的历史,以后汇入中药方文献。从性质来看,应该承认至少有1000-5000年的历史经验。
大约在距今800年前,宋代医学家李迅对麦饭石的生境与特征有过较详尽的描述:“麦饭石,处处山溪中有之,其石大小不等,或如拳,或如鹅卵,或如盏,或如饼,大略状如一团麦饭,有粒点如豆如米,其色黄白,但于溪间麻石中寻有此状者即是”。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记载“麦饭石甘、温、无毒。主治一切痈疽发背”。此外,中国1921年和1969年出版的《中华医学大辞典》,1953年出版的《普济方》,1957年出版的《本草纲目的矿物史料》和近年出版的《李时珍研究》等书中,对麦饭石均有记述。但是近400年来,对麦饭石而言,较之李时珍更为系统的研究著述却很难找到。究竟是何原因,从史料上已很难考证,只是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古时有中岳山人吕子华世传秘方麦饭石膏,治皮肤痈疽,背疮甚效。河南一地方绅士要索为己有,吕子华拒而不献。这个绅士又勾结河南地方官吏,以重刑逼之,吕子华宁死不传,惨遭其害。后业医者闻之无不骇惧,故而对麦饭石弃而不用。久而久之,后人知其名,无其药。知其药不识其石,麦饭石因此而不见于记载。
上述种种说法虽然符合情理,但是否可以作为麦饭石“失传”的依据,还有待于进一步科学考证。
到了近年,日本和中国又掀起了研究和应用麦饭石的热潮。[next]
麦饭石虽然在中国已经“失传”几百年,但日本却在不断地研究。日本曾有全国性的和地方性的麦饭石研究会等组织,并把麦饭石称之为“健康药石”,广泛应用于饮水净化与污水处理,制成人工矿泉水,用于食品饮料或沐浴强身。认为饮用麦饭石水,可调节人体新陈代谢,增加食欲,促进循环,有助于排除因环境污染而蓄积于人体内的有害物质,使细胞净化。长期饮用可收到延年益寿之效。因此,日本人把麦饭石誉为“细胞洗涤剂”。此外,日本在蔬菜水果保鲜、动物养殖、植物栽培、冰箱除臭等方面也应用麦饭石。日本厚生省已批发了麦饭石的制造许可证。
据有关研究人员介绍,日本的麦饭石资源已经枯竭,近年来主要是从中国的台湾省和南朝鲜进口,每吨价格为30万日元。中国的中华麦饭石过去对日本有过少量出口,现在有增加趋势。此外,美国、法国等国家和香港地区一些科研单位和企业,也已同中国在开发中华麦饭石方面进行经济和技术贸易合作。
中华麦饭石的发现,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为了研究、开发和应用这一宝贵的资源,在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食品报》社、中国食品出版社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于1985年9月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成立了以研究应用、经营开发中华麦饭石为宗旨的华哲麦饭石联合开发公司。先后委托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北京矿冶研究总院,长春中医学院,黑龙江商学院,哲盟医院等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医疗单位的大批专家、教授和研究人员,对中华麦饭石进行了较系统的应用性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重视。
现在,许多科研部门和有关单位的研究人员,正在麦饭石基础理论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相信中华麦饭石和其他地方所产之麦饭石,必将在为人类造福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