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0年,瑞典科学家塞夫斯托姆(N.G.Sefstrom)从瑞典塔布格(Taberg)矿山的铁矿中发现钒,由于它的盐类色泽鲜艳美丽,因此以斯堪的纳维亚美丽女神凡娜迪斯命名为钒(Vanadium)。是年5月有,贝齐利阿斯(Berzelius)在实验室里发现三价钒和五价钒的化合物,但始终未能制出金属钒。直到1869年才由英国化学家罗斯科(H.E.Roscoe)通过氧还原氯化钒首次制得金属钒。
19世纪末发现钒在钢中能显著改善钢材的机械性能后,工业上才开始注意钒。国外最早从矿业的角度开发钒始于本世纪初,人们从秘鲁沥青铀矿的绿硫钒矿中提取钒。最盛时期秘鲁的钒产量一度占西方钒产量的1/4。由于需要量的增加,20世纪30年代美国启动以科罗拉多州钾钒铀矿为原料的生产工艺,在提取铀的同时将钒作为副产品回收,或单一生产钒产品。接着澳大利亚和原苏联发现了钒铀矿。50年代中期,由于冶炼技术的进步,发展到冶炼钒钛磁铁矿取得转炉吹炼钒渣;首先在芬兰和南非,接着在挪威和智利等国有了小批量生产。60年代初,原苏联开始大规模开采利用钒钛磁铁矿,从而使钒钛磁铁矿成为提钒的主要原料。
我国钒的开发利用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起初的20多年主要从石煤中提取钒,钒的供应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靠进口弥补不足。60年代后随着枝花钢铁基地的建设和钒钛磁铁矿普查勘探与钒钛综合利用科技攻关的成功,特别是1987年从攀枝花钒钛磁铁矿中提取伴生钒工艺流程的投产,我国钒依靠进口的局面有了根本的改变。
70年代中期,由于石煤提钒工艺日趋成熟,我国丰富的石煤资源也成了钒的一个重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