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金刚石的诞生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转载   2019-10-14 阅读:545
    1892年,穆瓦桑开始研究人造金刚石。在天然物质中,刚石的硬度最大,它美丽而透明,又光彩夺目,从远古时代起就引起人们的注意。在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中陈列着一座公元前5世纪由希腊人制作的青雕像,雕像的眼睛是用两颗金刚石做成的。由此可见,人们使用金刚石的历史有多么悠久。罗马时代著名的自然科学家普里尼在《自然的历史》一书中对金刚石作了高度的评价:“不仅在各种各样的宝石中,甚至把人类所拥有的物质财富都计算在内的话,金刚石也称得上世界上最贵重的东西。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只有少数国王才拥有这种至为珍贵的宝石之王。”
    无色透明的金刚石质量最好,琢磨以后能加工成光彩夺目的宝石。金刚石特别硬,在莫氏硬度中,它处于最高级(10级)。既可以用来切割玻璃,在玻璃上雕刻花纹,也可以用作地质钻探中的钻头,钻探最硬的岩石。金刚石还可以制成车,切削硬质合金和钢材;制成砂轮,研磨硬质材料。钻有细孔的金刚石板叫做拉模或抽丝金刚石,用在电器工业中抽出直径只有0.001~0.2cm的铜丝和钨丝。
    金刚石是这样贵重,化学家们都想知道它是由什么元素构成的。1797年,英国化学家钱南把金刚石放在密封的用金子做的箱子里,使箱子里充满氧气。在金刚石燃烧后,测定箱子里气体的成分是二氧化碳。上述装置中,金是不会跟氧气反应的,那么,金刚石的成分只能是碳。钱南的实验结果使人们大吃一惊,构成这种晶莹透明宝石的化学元素竟然跟最普通的黑色中的元素一样。
    世界上金刚石的蕴藏量不多,而且矿床集中在少数地区。无论作为一种珍贵的宝石或者工业用品,它的需求量远远超过开采量。因此,化学家和物理学家开始探索人造金刚石的制备方法。穆瓦桑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始研究人造金刚石的。虽然瑞典化学大师柏济力阿斯在1830年就对这一研究课题作出过评价:“这是具有和炼金学家一样的热情,但是可能是一种幻想的研究。”但穆瓦桑并没有因此而丧失信心。
    一开始,穆瓦桑想利用氟代烃的分解反应来制取金刚石,结果得到的都是无定形碳。穆瓦桑想起多布里在1890年时,对含金刚石的陨石以及地壳形成过程的研究,多布里指出金刚石必须在高温和高压下才能形成。1892年,在法国地质学家弗里德尔向法国科学院提出的报告中,也提到他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发现的陨石中找到过许多微细的金刚石。
    穆瓦桑也研究了弗里德尔所提到的陨石和陨,发现其中除含金刚石外,还含有石墨和无定形碳。他还研究巴西和南非的含有金刚石的岩石,也发现其中含有石墨和铁。这些研究,使穆瓦桑形成这样的想法:石墨和无定形碳可以作为人造金刚石的原料;金刚石是在含铁的环境下形成的,因此它能够从含碳的铁中结晶出来。
    穆瓦桑设计了制备人造金刚石的方法:在电炉中加热石墨坩埚中的金属铁,使铁熔融,并被碳饱和。把石墨坩埚中的熔融铁倒入冷水中,含碳的铁在固化时就会象水变成冰时一样,发生膨胀。而且在这样迅速冷却的过程中,总是外层的金属首先固化。等内部的金属开始变成固体时,就会在金属内部产生很高的压力。在这种条件下,一部分碳结晶而生成黑色的金刚石。用不同的酸处理固化的金属块,其他物质都溶解了,最后只留下黑色的金刚石。
    1893年2月6日,法国科学院召开讨论这个发现的会议,报纸上也登载这条消息,这样贵重的宝石居然能用比较简单的方法制备出来,这简直不可思议,穆瓦桑的名字开始家喻户晓了。[next]
    然而,从1894到1905年,无论是穆瓦桑本人所做的重复性实验,还是1894~1901年克鲁克斯等人的验证实验,得到的金刚石产量都很低,他们提出的唯一能够证明这种黑色物质是金刚石的证据,是它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另外,人造金刚石比天然金刚石要小得多,穆瓦桑制的最大的金刚石的直径只有0.7mm。尽管穆瓦桑一直到他逝世前都在研究人造金刚石,但在穆瓦桑时代始终没有造出过有宝石特性的便宜的金刚石。因此严格地说,穆瓦桑没有完成人造金刚石的研制任务。从此以后,化学家、物理学家和工程师们更加系统地研究人造金刚石的条件。
    不少化学家曾经在没有空气的条件下,加热金刚石到2000℃,它就会变成石墨。
    C金刚石—→C石墨
    如果从反应可逆性的角度来考虑,似乎也有石墨转变成金刚石(C石墨—→C金刚石)的可能性,问题是怎样促进这种转变。
    从金刚石和石墨的晶体结构来看,金刚石中每个碳原子跟另外四个碳原子以共价键相连,碳原子之间的距离是154pm;石墨是层状结构,在每一层中,碳原子之间的距离是142pm,但层和层之间的距离比较远,是337pm。如果施加足够的压力,使石墨结构中层和层之间的距离缩短,使层和层之间的碳原子也以共价键的方式连接起来,石墨就变成金刚石了。
    要实现上述转变,必须弄清楚转变的条件是什么?石墨的密度是2.22g/cm3,金刚石的密度是3.51g/cm3,可见从石墨转变成金刚石的反应是个体积减小的反应。根据勒沙特列原理,增加压力可以使反应向体积减小的方向进行。所以从化学平衡的角度考虑,要实现从石墨向金刚石的转变,人造金刚石的重要反应条件是高压。
    1954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工程师本迪和霍尔等人认为只靠短时间的高温和高压,还不能使石墨转变成金刚石,必须长时间地维持高温高压才能促成这种转变,也许这是他们不同于穆瓦桑的主要特点。
    另外,从陨石中的金刚石是镶嵌在硫化铁中这一事实出发,本迪等人认为人造金刚石反应应该用硫化铁作熔剂。
    于是本迪、霍尔等人设计一种叫做贝尔特的耐高温高压的装置。在石墨管中,把金刚石晶种放在硫化铁熔剂中,内装石墨,并用石墨盖盖好,再用金属钽作为装置的外壳。在9625兆帕和1650℃下,经过长时间的反应,终于使石墨转变成金刚石。
    1955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宣布试制成功人造金刚石的消息,并用以下事实证明他们得到的是金刚石:(1)用X射线衍射实验分别测定天然金刚石和人造金刚石的结构,两者的衍射图完全一样。(2)人造金刚石和天然金刚石的硬度完全一样。(3)请其他科学家用该公司设计的贝尔特装置重复做100多次试验,每次的结果都跟本迪、霍尔等的一样,这三个一样真是铁证如山,无可争辩地说明本迪、霍尔等人合成的确实是金刚石。这种极难得到的人造材料终于被科学家造出来了。
标签: 金刚石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购物指南

支付方式

商家合作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

(c)2008-2018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由相关企业或个人自行免费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未证实。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QQ交流群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