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理论的几种基本学说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转载   2019-10-14 阅读:611
    破碎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到破碎所消耗的功与被破碎物料的特性之间的关系上。
    在选矿厂中,电能绝大部分用于破碎和磨矿作业。为深入理解破碎与磨碎矿石的过程,评价破碎与磨碎工艺和机械的效率,以寻找有效的破碎和磨碎方法,人们提出过许多有关破碎和磨碎过程中功耗的“理论”和假说。目前较为流行的有:面积说、体积说和裂缝说。
    1.面积说    1867年P.R.Rittinger提出,破碎时所消耗的能量与破碎过程中物料所产生的表面积成正比。面积说可用公式2-4表示:
                                 (2-4)
    式中    A1——破碎所消耗的功;
            K1——常数;
            DK——物料破碎后的平均尺寸;
            Do——物料破碎前的平均尺寸。
    破碎比,则公式2-4可写成:
                                  (2-5)
    物料的平均直径用调和平均直径的方法求得。由公式2-5可见,破碎物料时的能量消耗正比于破碎比,反比于给矿粒度。在同一破碎比条件下,功耗与粒度成反比。
    面积说认为破碎时所消耗的能量都变为表面能,它又假定全部功耗都克服物料的内聚力,只考虑物料破碎过程中晶格面裂开的分离功,而未考虑变形功,所以是不完善的。
    2.体积说    1874年F.Kick提出,把物料破碎成几何形状相似的小粒,所需功耗与该物料的体积或重量成正比。
    这一学说是根据分析物料受挤压时发生的变形得出的。外力作用于物料时,物料产生内应力的反作用随外力的增加而增大。当内应力增加到物料强度极限时,物料即被破坏达到 破碎。体积说的数学式为:
                                   (2-6)
    物料粒度的大小用几何平均直径计算。
    体积说考虑了物料受到压力产生变形所耗的功,即考虑了克服内聚力所需的功。但岩石的抗弯强度极限和抗拉强度极差颇远,不能单纯考虑抗压强度极限。
    3.裂缝说    1950年F.C.Bond等提出,矿石在压力作用下,先产生变形。积累一定的变形功后,产生裂缝,最后破碎。破碎所需的功与裂缝成正比,而裂缝又和粒子的大小(直径或边长)平方根成正比。裂缝说的数学表达式为:
                                    (2-7)
    破碎前后的粒度Do、Dk以物料中80%的重量能通过泰勒标准筛的筛孔尺寸表示。
    裂缝说认为物料先在压力作用下变形,变形功累积至一定程度,物料中某些脆弱点或面的内应力达到强度极限,因而产生裂缝这。此时变形的功(位能)就集中于裂缝附近,使裂缝加大,变为产生断裂面所需的功。
上述三个学说分别说明了破碎过程的一定阶段,因此只反映了一定阶段的能耗规律,因而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试验研究证明,粗碎以体积学说较为准确,裂缝学说结果不够可靠;而细碎时(破碎到10µm以下时)裂缝说求得的数据过小,以面积学说较为准确。在粗碎与细碎的广泛范围内,裂缝学说较适用。裂缝学说的经验公式是经过一般破碎磨矿设备试验定出的,在中等破碎比的情况下大都与其相符。
    三个功耗学说中,以裂缝学说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及应用价值,因为面积说及体积说公式中的K1和K2分别表示产生单位表面积及单位体积变形所需的变形功及分离功,这在目前尚无法确定。因此这两个学说公式的应用受到限制,而裂缝说公式具有较广泛的应用价值。
标签: 几种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购物指南

支付方式

商家合作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

(c)2008-2018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由相关企业或个人自行免费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未证实。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QQ交流群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