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精炼在实践中又分“高温法”与“低温法”两种。
高温法是将最终精炼温度控制在680~720℃,加入料重0.5%~1%的NaOH和1~2千克KNO3,向除氯后铋液中鼓入压缩空气搅拌约2小时后捞渣,取样分析铅与银,至铅低于0.001%,银低于0.003%为合格。然后加入少量固体碱熔化后覆盖液面,降温至300~400℃铸锭。精铋采用立模浇铸,铸模内部尺寸为370×140×30毫米,每块重约15.6千克。
低温法是将精炼温度控制在550℃左右,其它操作与技术条件与高温法类似。实践证明,采用低温法不影响质量,并可降低燃料消耗,延长精炼锅使用寿命。
某厂最终精炼渣成分如表1所示。
表1 最终精炼渣成分(%)
精铋表面呈玫瑰红金属光泽,无夹渣、无气孔、无毛翅。某厂为使精铋表面呈银白色,增加“做表面”工序。将合格后铋液,降温至320~340℃,加入0.2~0.5千克氯化铵,2~5分钟后,取样观察表面呈银白色,即可出锅铸型。
通过直接火法精炼,可产出1号或2号精铋。精铋的国家标准如表2。
表2 精铋的国家标准GB91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