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海列纳(Sint Helena)金矿是1951年投产的老氰化工厂,由于矿石量增加、厂房腐蚀严重、设备陈旧和金的回收率下降等原因,决定另建新厂。
新厂的设计,借鉴了老厂1956年以来和勒斯列(Leslie)金矿1963年以来的磨矿实践,以及吸取日处理矿石5300t的金洛斯(Kinross)选厂1967年投产以来压缩生产费用和尽量节约劳动力的经验。建成的新厂于1976年9月投产,生产规模为月处理矿石30万t。
新厂无废石拣选和破碎作业,来自矿山的矿石直接入原矿磨矿机,磨矿机与克雷布斯(Krebs)旋流器组成闭路磨矿,磨碎的全部矿浆送氰化处理。为提高效率,采用了少数大型设备并安装了精密的传感计量装置。
由于矿石的易碎性,磨矿采用矿石自磨或加直径100mm的钢球。磨碎至-0.074mm(200目)矿浆于10台平底空气搅拌槽(图1)中氰化。矿浆借搅拌机中心的空气提升器循环。为防止矿泥沉淀,在提升器四周设有6只高压空气喷嘴通高压空气进行搅拌。过滤用的真空抽滤机的顶盖采用整浇铸件,以防变形和泄漏。澄清选用上流式砂滤器,并用克劳除气塔除气。沉淀的金泥在水平带式过滤机上脱水后,于隧道窑焙烧。干燥后的锌金沉淀于特大型电弧炉中熔炼,以缩短熔炼时间。烟尘用布袋收尘器捕收。
图1 平底空气搅拌槽
1-防溅盖;2-闸阀;3-中心空气提升管;
4-不锈钢支撑管;5-锥形进气管;6-混凝土基底;
7-观察孔;8-进料流槽;9-排料流槽,10-溢流管;11-排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