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代表一有底的矿石堆或废石堆的任一剖面。
图1 矿石或废石堆内空间分区类型
V,固体岩块区;c-碎岩块内裂隙;
V1-水充占区;V2-空气充占区
当以较低流速往其中灌注液体直至无矿空隙的下部充填液体时,我们可以观察到如下现象:
一、由于表面张力(或界面能)的影响,当液体流经矿石表面时,液体被矿石表面吸附,形成一层很薄的液膜。就是说液体向下运动时,不是直接在无矿空间向下运动,而是如图中的箭头所示,以液膜的形式,沿矿石表面向下运动。
二、由于毛管力的作用,液体流经矿石裂隙处时,逐渐渗入矿石内孔隙中去。
三、液体逐渐占据下部的空隙,空隙上部仍然为空气所占据。
四、凡由液体所占据的孔隙或空间,空气就被排出。液体与空气进入可占据空间的竞争几乎与上部的供液流速无关,而是受矿堆中毛管力所控制。
由毛管力的作用引起的所谓毛管中液体上升或下降,是液体在多孔介质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渗流静力学一个广泛研究的问题。多孔介质中液体的上升或下降高度,按照毛管理论可用拉普拉斯方程推导出:
hr=2rcosθ/Rρg (1A)
式中,hr-毛管中液体上升或下降高度;
θ-平均浸润角;
R-毛管半径;
r-表面张力;
ρ-液(流)体的密度;
g-重力加速度。
因毛管半径使用不便,可用毛管平均直径de表示,则式(1A)改写为
hr=4rcosθ/deρg (1B)
也有不少学者主张使用颗粒的等效粒径dρ。毛管平均直径与颗粒等效粒径的关系是
de=0. 8dρ。故式(1B)可表示为
hr=5rcosθ/dρρg (1C)
有人曾用堆浸小试来检验这个公式的有效性,结果,其理论计算值与试验测定值基本吻合。该试验的条件和结果如下:
矿石堆的孔隙度为37%,溶浸液的密度为1.08g/cm3,表面张力测定值r=7.3×10-4N/cm2。经简化,计算出
hr=0.3/de=0.378/d
下表是实验和理论计算的结果。
表 毛管液升高度与矿石粒度的关系
矿石粒度(网目) | 颗粒等效粒径(cm) | 毛管液升高度(cm) | |
测定值 | 计算值 | ||
10~20 | 0.11 | 3.0 | 3.2 |
20~28 | 0.07 | 4.4 | 5.0 |
28~35 | 0.05 | 8.0 | 7.0 |
35~48 | 0.035 | 14.0 | 10.0 |
48~65 | 0.024 | 19.0 | 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