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在矿石堆中的静态分析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转载   2019-10-14 阅读:960

图1代表一有底的矿石堆或废石堆的任一剖面。

图1  矿石或废石堆内空间分区类型

V,固体岩块区;c-碎岩块内裂隙;

V1-水充占区;V2-空气充占区

当以较低流速往其中灌注液体直至无矿空隙的下部充填液体时,我们可以观察到如下现象:

一、由于表面张力(或界面能)的影响,当液体流经矿石表面时,液体被矿石表面吸附,形成一层很薄的液膜。就是说液体向下运动时,不是直接在无矿空间向下运动,而是如图中的箭头所示,以液膜的形式,沿矿石表面向下运动。

二、由于毛管力的作用,液体流经矿石裂隙处时,逐渐渗入矿石内孔隙中去。

三、液体逐渐占据下部的空隙,空隙上部仍然为空气所占据。

四、凡由液体所占据的孔隙或空间,空气就被排出。液体与空气进入可占据空间的竞争几乎与上部的供液流速无关,而是受矿堆中毛管力所控制。

由毛管力的作用引起的所谓毛管中液体上升或下降,是液体在多孔介质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渗流静力学一个广泛研究的问题。多孔介质中液体的上升或下降高度,按照毛管理论可用拉普拉斯方程推导出:

hr=2rcosθ/Rρg         (1A)

式中,hr-毛管中液体上升或下降高度;

      θ-平均浸润角;

      R-毛管半径;

      r-表面张力;

      ρ-液(流)体的密度;

      g-重力加速度。

因毛管半径使用不便,可用毛管平均直径de表示,则式(1A)改写为

hr=4rcosθ/deρg         (1B)

也有不少学者主张使用颗粒的等效粒径dρ。毛管平均直径与颗粒等效粒径的关系是

de=0. 8dρ。故式(1B)可表示为

hr=5rcosθ/dρρg         (1C)

有人曾用堆浸小试来检验这个公式的有效性,结果,其理论计算值与试验测定值基本吻合。该试验的条件和结果如下:

矿石堆的孔隙度为37%,溶浸液的密度为1.08g/cm3,表面张力测定值r=7.3×104N/cm2。经简化,计算出

hr=0.3/de=0.378/d

下表是实验和理论计算的结果。

表  毛管液升高度与矿石粒度的关系

矿石粒度(网目)

颗粒等效粒径(cm)

毛管液升高度(cm)

测定值

计算值

10~20

0.11

3.0

3.2

20~28

0.07

4.4

5.0

28~35

0.05

8.0

7.0

35~48

0.035

14.0

10.0

48~65

0.024

19.0

14.0

标签: 矿石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购物指南

支付方式

商家合作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

(c)2008-2018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由相关企业或个人自行免费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未证实。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QQ交流群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