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在矿石中的存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以自然金的形式出现的。而自然金的溶解浸出往往是靠金氰络合离子来实现的。从浸出液中回收金不少是采用锌还原法,因此,了解金的氰化和锌置换金的热力学关系是非常重要的。相关的化学反应及热力学关系式如下:
Au++e Au
E=1.73+0.0591 ①
Au3++3e Au
E=1.498+0.0197 ②
Au(CN)2- Au++2CN-
pCN=19+0.5lg ③
Au(CN)2-+e Au+2CN-
E=-0.68+0.0591lg +0.118pCN ④
H++CN- HCN
令A=a +aHCN,则
pH=9.4-lgA+lg[1+10pH-9.4]-pCN ⑤
2H++2e H2
E=-0.0591pH-0.0295lgP ⑥
O2+4H++4e 2H2O
E=1.23+0.0148lgP -0.0591pH ⑦
H2O2+2H++2e 2H2O
E=1.77+0.0295lga -0.0591pH ⑧
O2+2H++2e H2O2
E=0.68+0.0295lg -0.0591pH ⑨
Zn2++2e Zn
E=-0.76+0.0295lgaZn2+ ⑩
Zn(CN)42- Zn2++4CN-
pCN=4.2+0.250lg
Zn(CN)42-+2e Zn+4CN
E=0.118pCN-1.26+0.0295lgaZn(CN)
氰化堆浸金矿石时,氰化物浓度一般采用0.02%~0.1%,取平均浓度为0.06%,相当于1×10-2mol/L。浸出液中的金浓度一般为0.5~10mg/L,取平均浓度为5mg/L,相当于2.5×10-5mol/L。锌粉置换浸出液中的金时,锌粉用量一般为8.0~20g/m3,相当于(1.3~4)×l0-4mol/L。将堆浸中这些参数代入到上述有关公式中,即可绘出金矿石氰化堆浸时的金、锌水系电位-pH图。如图1所示。图1 Au,Zn-H2O系电位-pH图
图2 U-H2O系电位-pH图
图1与图2的差别,就是图1中的横坐标既代表pH,也代表pCN。pCN与pH的关系可依式⑤计算,结合堆浸时氰化物的浓度,式⑤中的A为1×10-2mol/L,由计算可得出pH与pCN相对应的数值如下表所示:
表
pH | 0 | 2 | 4 | 6 | 8 | 9.4 |
pCN | 11.4 | 9.4 | 7.4 | 5.4 | 3.4 | 2.3 |
由图4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一、图1①线表明,当金矿氰化堆浸时,金的浸出电位与pH值相关。起先,电位随pH值增大而降低;当pH值达到9.4时,电位最低;此后增加pH值,电位基本保持不变。又从方程式⑤可知,溶浸液的pH值与氰化钠的加入量有关,随氰化物浓度增加而增大,因此电位先是随氰比物浓度增加而降低,但到了一定量后,增加氰化物浓度,电位基本保持不变。应该指出,在低pH值时,氰化物易分解。为避免氰化物的无谓消耗,在生产实践中,一般使用保护碱,先使溶浸液的pH达到9以后,再加入氰化物。
二、图1中的⑦线位于①线之上,表明氧是氰比浸金的良好氧化剂,它的存在与否是氰化浸金的关键因素之一。现代研究证明,水中溶解氧在氰化浸金过程中生成H2O2,如图中⑨线所示,该线也位于①线之上,说明H2O2也有助于金的浸出。但生产实践中很少用H2O2作氧化剂,原因在于H2O2是强氧化剂(如图中⑧线所示),可导致CN-被氧化成CNO-,从而增加氰化物的消耗,此外,利用空气(充气)作氧化剂,价格低廉。
三、图1中的⑩、 和 线,以及与⑾线平行的右边的几条点划线表明,在任何pH值范围内锌均能还原Au(CN)2-成单质属金,而本身被氧化成各种离子的特定条件。随着溶液中氰化物浓度和pH值的不同,氧化产物可以为Zn2+,Zn(CN)42-,Zn(OH)2,HZnO2-和ZnO22-等可溶性或不溶性的物质。某些采用锌粉置换工艺的堆浸工程,必须十分注意,一旦生成不溶性的Zn(OH)2,将会严重妨碍生产的顺利进行,降低金的回收率,且增加锌的消耗。当溶液碱性不足时,可溶性的ZnO22-水解,生成不溶性的Zn(OH)2,其反应为
ZnO22-+2H2O ZN(OH)2↓+2OH-
因此,在置换过程中,必须保持溶液中足够的氰化物和碱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