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浸之后的矿石-尾矿的取样是个既重要,而又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因为尾矿的品位是反映堆浸最终结果的关键数据。目前国内使用如下几种方法:
一、钻孔(或挖井)取样
堆浸结束后,用钻机在矿堆上按一定的间距钻孔,或按一定网度挖井。钻孔法适合于经过破碎的块度较小(如-15mm)的矿石堆。对于块度大的矿石堆,钻孔法一方面由于钻取的样品量太少,不能满足样品加工缩分需要;另一方面,钻机对块度大而又松散的矿石堆操作不便,且取不到代表大块矿石和矿堆底部的矿石样品;如操作不当,还可能钻坏底垫层。故对块度大的矿石堆多采用挖井法。它既能取出大量矿石,又能在井壁接不同深度取样。但挖井取样,劳动强度大,安全性差。在作业中应特别注意井的塌陷。
二、在卸堆过程中随机取样
目前国内大多数堆浸场在堆浸结束后,将尾矿运到废石场去永久存放,然后再筑新堆。因此在卸堆过程中可用推土机逐层推掉尾矿,或用挖掘机把尾矿抓往运矿工具内。这样,就可在卸堆的同时,随机逐车或逐层取样,新疆沙尔布拉克金矿堆浸场的尾矿样就是这样做的。
三、预理样品法
它的具体做法是:事先加工制备好一个品位与堆浸品位相近、矿石块度相同、岩性相似的矿石大样,分成若干份;根据计划,在筑堆过程中,在矿堆的不同深度,不同区域安放这些样品,待堆浸结束后,分别取出这些预埋样,进行分析,以此代替堆浸尾矿的品位。贵州紫目凼金矿的工业试验堆分三层布样,共108个。以此计算的浸出率与全堆在卸堆过程中随机取样的尾渣分析结果非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