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堆矿石的计量方法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转载   2019-10-14 阅读:94

入堆的矿石必须严格计量。一般都要求逐日统计,逐次测定进入矿堆的矿石湿重和矿石的含水量,扣除水分后,求得每天入堆的矿石量。待整个浸堆筑堆完毕,累计矿石实际量;并由测量专业的人员对矿堆的体积进行精确测定,结合矿石的容重求得矿堆的矿石总量。这两者所得到的矿石量误差不超过2%,方可认为矿石的计量是正确的,如两者的误差超过2%,应仔细查找原因。

一、仪器仪表计量法

对不经破碎而直接筑堆的原矿,一般设置地中衡(经计量部门检定合格,并在有效的检定周期内),由地中衡对装运汽车、矿车等逐车计量。

对需要经过破碎才入堆的矿石,诚然也可在破碎前接上述方法对矿石计量,但现在一般采用电子皮带秤在运输皮带上对破碎后的矿石进行计量。

二、矿堆体积与矿石容重相结合的计量法

在筑堆过程中,需进行若干次(一般是7~9次)随机抽取入堆矿石样品,分别测定矿石的容重,即单位体积的矿石重量。每次测定的矿样量应根据矿石粒度大小来确定,如原矿堆浸,矿石量应不少于2t,破碎到-20mm的矿石应不少于0.5t,准确称量,按筑堆方法所压实的程度,装入事先已标定好体积的容器或洞穴中,测出其体积。取每次测定值总和的平均值作为矿堆的矿石的容重。待整个矿堆筑堆完毕,由有经验的测量技术人员对矿堆体积进行测定。若堆场不规则,应分区域测量,经累计得到矿堆总体积,乘以矿石容重,求出湿矿总量。

无论是用仪器仪表法,还是矿石容重法测得的矿石量都是矿石的湿重,它包括了矿石中的含水量。而通常所谓的矿石品位,都是指干矿中的属的百分含量。分析样品在制样时需干燥,否则无法粉碎到-200目;分析测定前也往往将样品在105~110℃下烘干,以便称样。因此,分析报告的结果是在105~110℃下烘干的矿石中的金属的百分含量,并非出笼矿石自然湿度下的金属百分含量。这样只有扣除矿石中的水分后,才能真正得到入堆矿石的实际质量。这一点对于含粘土量多的矿石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贵州紫目凼金矿的矿石含水量在25%~31%之间。

关于矿石中水分的测定方法,属常规测定,此处不再讨论。至于测定水分的样品,一般不单独取样,而是与测定矿石中金属品位所取的样品来自同一母体,仅仅测定方法不同而已。

标签: 矿石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购物指南

支付方式

商家合作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

(c)2008-2018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由相关企业或个人自行免费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未证实。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QQ交流群

微信公众号